第03版:评论

让课程思政助力 高校文化安全建设

孙强

高校文化安全,是指一所大学的文化价值追求以及高校文化的各个要素,能够紧密结合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国家战略需求,不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产生动摇、同化或根本性的改变,是一种具有长期性与稳定性的安全体系。推动高校文化安全建设,既是坚持和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践行国家文化安全理念的具体实践,更是保障高校师生身心健康、维护高校思想政治稳定、增进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同感的必然要求。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系统阐释了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内容等。构建完善课程思政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前提,是全面提升高校师生思想意识的有力保证,更是加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重要举措。《纲要》的实施使高校文化安全建设有章可循、有理可依、有据可考,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增添新的动力与保障。因此,高校文化安全建设要紧密结合《纲要》,用好课程思政建设这剂良药,清浊祛毒,保证高校文化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教育引导,把握方向。意识形态能够决定文化的性质和方向,高校文化安全建设首先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将自由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拒之门外。课程思政建设深度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以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步伐,紧密结合新时代发展特点,在高校师生意识形态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指引了正确的方向,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精准发力,增强意识。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丰富,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以课程思政建设为着力点,首先高校层面要结合课程思政蕴含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涵,制定高校文化安全标准,甄选优秀高校文化,去粗取精;其次高校学生要力求通过课程思政学有所获,培养家国情怀,提高政治觉悟,增强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感,自觉维护高校文化安全;此外,高校教师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要始终保持对价值属性的警觉,严防“糖衣炮弹”的袭击。在保证自身思想政治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从中国立场、中国利益去思考问题也是高校文化安全建设应有之义。

巧借“东风”,深融课堂。长期以来,高校文化安全教育“不起眼”,且独立于课堂教学之外,这难以激起高校师生对于文化安全的共鸣。课程思政建设科学安排公共基础、专业教育与实践类课程,结合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丰富课程内容,力求解决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高校文化安全教育可以借此契机,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充实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皮囊,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线上交互,创新发展。新媒体的兴起使得知识生产去中心化、知识内容碎片化、知识传送泛在化,知识获取越来越容易,但知识选择、价值判断和为谁服务的问题却变得越来越突出。高校学生处于青年阶段,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因此高校文化安全的线上宣传、教育、引导必不可少。借助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在内容、形式、技术等方面合理创新,构建功能完备的线上模式,促进形成清朗的网络环境,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与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相得益彰。

2021-10-21 孙强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4018.html 1 让课程思政助力 高校文化安全建设 14,01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