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阿富汗塔利班匆匆“赶考”

陆忠伟

时隔20年,阿富汗塔利班(简称阿塔)旗帜再次在喀布尔飘扬。随着9月7日阿塔组阁名单公布,国家机器重启,国内秩序逐步恢复。对此,美欧国家及阿周边国家一慢二看,静待阿塔掸尘净屋,重起炉灶。一般来讲,新旧交替,必乱一气。但阿塔此番开局顺利:发表和平承诺,传递稳健信息;正所谓“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

新手上路,权柄好接;新路上手,驾驭不易。阿塔亟须转型为名副其实的“学习型组织”(塔利班乃波斯语学生)。久积之弊,非朝夕可革。施政理念转换及机构人事磨合,道阻且长。显然,夺取政权后直面的挑战,较之夺取政权前复杂棘手——“一山放出一山拦”,需跨越的坎儿不少。缘于此,对其可塑性不应高估,对其可变性不宜小觑。

首先,重建经济、保障供给乃阿塔施政必答题。阿富汗人均年收入不足500美元,为南亚诸国最低。发展停滞埋下动乱祸根:粮荒钱荒叠加,通胀油断交织,今冬明春的民生温饱亟待解决。其根源在于一无制造业、二不产粮食,工业品消费及80%的电能依赖进口。阿塔须尽全力保持进口渠道畅通,保证最低限度的粮食、能源、电力供给。

其次,“伊斯兰国呼罗珊”组织剿而难灭,死灰复燃。继喀布尔机场血腥杀戮后,9月在楠格哈尔省贾拉拉巴德策动恐袭,10月又在北部昆都士再次发动血腥袭击,导致46人死亡,近百人受伤。阿塔反恐部门研判认为,IS组织渗透进喀布尔和其他省份。严峻恐情乃境内外威胁交织之体现。鉴此,阿塔须严阵以待,系统应对,攘外安内一把抓。

再次,阿塔在对外关系上涛声依旧,僵局未破。为远交近和,以美促欧,尽快获得外交承认,近期阿塔频频展开外交攻势,在多哈与美国进行建交试探,以争取美国松动金融制裁,缓解人道主义危机,但无功而返。由此看来,万事开头难:克服长达20年的敌对与猜疑,求同存异,积累信任,努力寻求双方利益最大公约数,难以一蹴而就。

第四,央地矛盾错综复杂,族际关系千丝万缕;既有建政的烦恼,也有改新的阵痛。诸如权力分配、改土归流、一国一军,以及收缴美军撤退时散落民间的大量武器弹药等方面,无一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乎国之根本的大问题——重重困难,种种挑战,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阿塔或难跨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的陷阱。

阿塔执政,欲圆一个稳定、发展、繁荣之梦。但,“政如农工,日夜思之”。社会发展与国家治理是在危与安转化中不断前进的。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构成对施政者底线思维与高位追求之决策考验;趋利避害、化危为机,构成对施政者善应招与敢出招之实战检验。面对“烹小鲜”之考,阿塔需在消极中看到积极,在绝望中看到希望。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阿富汗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冲地区,中阿两国同处亚洲,共享地缘政治与经济系统;阿亦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自1950年1月12日建交后,两国交流进入新阶段,高层互访频仍,高潮迭起:1957年1月19-23日,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阿富汗,受到阿富汗朝野热情、友好、隆重欢迎。建交后,两国人民友谊与时俱进,更上层楼。1972年7月25日,两国就中国无偿援助阿在坎大哈建一座200-250张病床的医院签署换文。记得约20年前,有中国研究南亚问题学者赴坎大哈与塔利班人员交流时,看到院内还有上海制作的医疗器械;当地人将该院亲切称为“中国医院”。中国在阿富汗人民心中的好印象,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尊重阿富汗人民选择,乐见阿塔施政顺利,也肯定阿塔关于打击恐怖主义言行的积极内核。阿塔只要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国际关系“道德黄金律”,中阿就能成为好伙伴、好邻居;围绕打击三股势力及经济安全政策协调,以正确的义利观为指导,用最实惠的方式开展合作,共同享受贸易投资成果,共同享受维稳打恐安全保障。

(作者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2021-10-16 陆忠伟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3787.html 1 阿富汗塔利班匆匆“赶考” 13,78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