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专题报道

追寻辛亥革命“第一枪”

——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活动嘉宾团在鄂参观访问侧记

本报记者 包松娅

初秋的细雨,模糊不了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相反,那些历经百年风雨的城市记忆,见证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巨变,愈发清晰可见。

“向孙中山先生画像敬献花篮,三鞠躬。”10月10日,参加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活动的辛亥革命先辈后裔及海外华侨华人代表等,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会议厅内面向孙中山先生画像举行拜谒仪式。

110年前的今天,一声清脆的枪响,划破武昌城的上空。这“第一枪”以摧枯拉朽之势点燃了辛亥革命的烈火,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为百多年后的今日之中国埋下了改写命运的伏笔。

作为首义之地,武汉是一个不能不来的城市。

“辛亥革命志士矢志不渝,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理想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探访故地、缅怀先辈,是为了更好地传承,让更多后辈了解先烈们不惧生死的理想和信念,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继续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辛亥革命主要领导人之一黄兴的孙辈黄力工不止一次来过武汉,但在武昌起义纪念馆内看到黄兴留下的书信笔墨,仍会驻足良久。

而在纪念馆外,这座城市还有着以“黄兴”命名的道路以及铜像,有着起义门、中山路、三民路、首义路、起义街、民权路等默默镌刻历史烟云的辛亥印痕。

辛亥革命志士胡贽之孙、澳门辛亥黄埔协进会副监事长胡百师不禁想起了当年爷爷讲述的他所亲历的辛亥革命,“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各阶层推翻帝制、建立独立自主、民主富强新中国的意愿之强烈与执着,撼天动地。”

110年风雨沧桑,110年砥砺奋进。先辈们振兴中华的梦想,始终流淌在国人的血液里。

“我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亲眼目睹了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何将饱受战乱、一穷二白的旧中国一步步发展到今天。”胡百师感慨道,作为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承担起先辈们未竟的事业,接续奋斗,不断实现和发展了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这就是传承与发展的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接过先辈们民族复兴的旗帜,道路清晰,使命光荣。

武汉三镇的辛亥旧址,闪烁着大武汉的首义之光。而今天的武汉,从新冠肺炎疫情的“风暴眼”,到中国经济疫后重振的风向标,再次彰显了英雄城市的荣光。

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辛亥革命博物馆、起义门再到火神山医院、东风新能源汽车厂,两江四岸生态整治项目,短短一天半的时间里,参访团从110年前的回忆走进了110年后的今天,通过当地经济社会民生发展的点滴,切身感受这座英雄城市的“曾经”与“现在”。

“在三路参访路线中,我主动要求来武汉看看。”在此次赴鄂的嘉宾参访团中,有不少人10年前参加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而今再赴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活动并来到了武汉。蔡元培曾侄孙,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蔡建国就是其中之一。“武汉不仅是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城市,也是为战胜此次疫情作出巨大贡献的英雄城市,我很激动地看到大武汉又回来了,到处都是生机勃勃。”

生机勃勃,这不仅仅是武汉,而是整个中国呈现的图景。

尼日利亚中国友好协会会长、西非金门集团董事长胡介国上世纪70年代远赴西非,近20年来,他在当地坚持创办面向华人华侨以及中资机构的报纸,为的就是及时把祖国的发展传递到当地有华人的地方。“国家强大、人民幸福,这是辛亥革命者们的梦想,也是全世界华夏子孙的梦想。今天中国的道路交通、科技发展以及百姓生活改善等方面的成就,就是对革命先烈最大的告慰,也激励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要为民族复兴出一份力。”

回望过去,是为了汲取力量继续前行。“只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再加上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凝心聚力,祖国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伟业一定会实现。”这掷地有声的慨言,是从世界各地汇聚而来的嘉宾们的共同心声。

2021-10-12 包松娅 ——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活动嘉宾团在鄂参观访问侧记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专题报道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3556.html 1 追寻辛亥革命“第一枪” 13,55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