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科技时代

六盘山下种出好“钱景”

本报记者 王惠兵

秋分时节,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上百亩向日葵,向阳而开。“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生机盎然。”当近前摸着摇曳的向日葵花梗,围观群众不禁感慨。

时光回溯至2017年。彼时,固原市提出实施一棵树、一株苗、一棵草、一枝花“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工程。但是,问题接踵而来,如何选品种?技术难题怎么解决?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自1996年以来,中央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闽宁合作始终是宁夏对外科技合作的重点。

“固原市采取院地合作方式,对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所,聘请专家团队,在规划设计、引进品种、栽培管理等方面开展指导,确保一个产业由一个专家团队跟踪服务。”福建省农科院闽宁协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副院长汤浩介绍。

缘此,从闽江水畔到六盘山下,依托闽宁协作,福建科特派开启了跨越山海的技术帮扶,千里驰援,接力攀登。

最终,经过实地调研,省农科院在固原市筛选了11个示范基地。

“我们通过示范带动的方式,首先开展了适应性品种筛选。”作为福建省农科院闽宁协作工作执行专家组组长,叶新福说,在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发上,加快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进程,探索了农旅融合等现代农业发展新方向。

“我们提供了花色丰富、抗逆性强、景观效果好的观赏向日葵品种,在当地开展连片百亩示范种植,打造景观花海。”其中,来自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科技特派员吴建设,带着自主选育的“闽葵”系列向日葵品种,进驻刘姥姥农庄示范点,便是三营镇的上百亩向日葵花海所在地。

据吴建设回忆,当地农民缺乏花卉种植经验,一开始就遇见了气候干燥、前期气温低、缺水干旱等多个难题。“在连续跟踪辅导下,我们从品种引进、播种育苗、移栽定植、水肥管理到病害防治、花期调控,提供全流程技术支持。”

今年夏天,基地种植的向日葵鲜切花迎来大丰收。农庄负责人刘玲开心地算起“致富账”:“刚刚过去的7、8两个月,我们实现销售收入10万多元。”

与此同时,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利民村,来自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科特派林戎斌,为全村2250人开出了“专属良方”——引入闽宁协作资金,由当地龙头企业从福建引进香菇优良品种808,向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发放4000袋菌包,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

今年,香菇再次采收后,全村因食用菌产业实现了蜕变。而由“闽宁资金+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科研院校+村集体+农户”的扶贫模式,就此成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种”出好风景,通达好“钱景”。下一步,福建科技特派员们有个共同的“小目标”:将传统农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深度融合,探索田园综合体、农业庄园等新业态、新模式。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如今,以此形容跨越了2000多公里的闽宁科特派协作,再生动不过。

2021-09-30 王惠兵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3312.html 1 六盘山下种出好“钱景” 13,31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