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艳 王晨霞 通讯员 李建华 王伟
“侨联就是我们的‘娘家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侨联都会主动帮忙……”9月3日,青岛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邀请政协委员,走进青岛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和橡胶谷详细了解侨企发展和侨务工作开展情况时,企业负责人杨彩坤的一番话,道出了对侨联真挚的感谢之情。
青岛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侨乡,青岛市政协常委、市侨联党组书记管艾宏介绍,近年来,青岛市侨联以党建带侨建,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多方位“搭台”,不断放大侨资、侨智融合效应。聚焦青岛市委市政府发起的“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攻势,2019年以来,青岛市侨联累计对接洽谈项目122批次,促成29个项目注册或签约,总投资额125.8亿元。通过建好用好中国侨联在地方设立唯一专委会——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海洋专委会,青岛市侨联在服务“经略海洋”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青岛有归侨侨眷、海外侨胞近70万人,侨资企业3500多家。如何进一步发挥侨联优势,团结凝聚广大侨胞,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侨界新贡献?围绕这一话题,委员们纷纷出谋划策。
“要鼓励海外华侨、侨胞做爱国精神的传承者、国家发展的奋斗者,让全世界中华儿女的资金、技术在国家这个平台汇聚。”市政协委员薛月海认为,应更好地发挥侨联“参政议政”“维护侨益”“海外联谊”等职能,传递中国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引来技术和人才是关键。”市政协委员张辉崙认为,要进一步聚焦地方优势产业,努力发展形成产业自循环招商。在“双招双引”中,要招上下游、招关键环,依托重点产业企业,建设产业研究院,开办高端产业峰会,创造“引来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的招商引资磁场效应。
“制度的保障让人更加踏实。”市政协委员李秋航将目光聚焦在青岛市侨联在全国侨联系统率先出台的《助力“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意见》上,她认为,要继续发挥这种工作制度优势和战略思维模式优势,为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引进人才,注入资金,启动平台。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归侨侨眷和归国留学人员重要的引进和聚集地。作为大学教授,市政协委员王家林认为,应加强侨界青年与欧美同学会、校友会等的联系合作,推行“地方侨联+高校侨联+校友会”工作模式,强化联谊沟通、资源整合、畅通渠道,为助力侨界青年成长成才和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此外,委员们还建议继续拓展“为侨服务”平台,提升侨界群众幸福度,在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疫情防控、建设侨界文化交流基地和志愿服务等方面作出贡献,进一步提升侨界群众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青岛市政协主席杨军表示,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在刚刚过去的8月,青岛市政协印发的《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由专委会结合政协实际,开展海外统一战线工作和侨务工作,进一步凝聚力量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