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杰 于淑英
9月10日凌晨3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退休教授张海英仍坐在电脑前,思绪随着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大水泊镇朱家岭村的发展轨迹起伏。一篇万余字的纪实报告见证了这位首席专家一年来给朱家岭带来的发展与变化。
同一天上午,42岁的设计师赵辉忙着收拾从哈尔滨发来的行李。她不仅辞掉了哈尔滨的工作,还把11岁的儿子接来上学。作为大水泊镇初家村的“新村民”,赵辉和把她感召来的首席专家李林一样,决心在这里安家。
“当年来到大水泊,我就被当地的建筑风貌和民风民俗深深吸引了,随后说了句‘想在此长住’,没想到文登区委统战部做工作吸引我留下来了。”来自北京的国学讲师、威海清华紫光学校特聘专家李林,边笑边感叹文登强大的凝聚力。
这是文登区探索推进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制度、集聚统战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缩影。
健全工作机制,聚焦优质人才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驱动,我们围绕破解农村高端人才短缺的难题,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因地制宜、唯才所宜,吸引高端人才快速聚集,将乡村这片‘人才洼地’打造成‘人才高地’。”文登区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冯伟杰感慨道。
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这是文登能集聚如此多博士、教授的重要“密码”。而首席专家李久太还道出了另一层奥秘:文登最看中的不是“税收指标”,而是“人气指数”。这一点获得了专家们的认同,由此还产生了《文登区乡村振兴首席专家管理办法》,由各镇街依托农村产业资源禀赋和发展方向,面向全国引进高校专家、文化名人、电商人才、致富带头人等各类人才209名,按照“一村一人”的结对原则,以首席专家的身份参与乡村治理和经济发展,并通过乡村振兴“耕读会”“人才联谊会”“人才沙龙”等平台,加强联谊交流,让各类人才在文登乡村振兴舞台上施展才华。
建强载体平台,激发人才活力
一年前,一直在高校从事乡村建设研究的张海英教授与朱家岭结上了“对子”。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一名副教授和两名研究生在村里开展问卷调查。通过调研发现,朱家岭村200多户人家,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了八成,无论经济发展还是文化建设都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半年的时间里,张海英帮着村民销售地瓜、引进藤编项目、设计通户道路、成立远山泊书院、策划文化活动,最终确定生产、生活、生命、生存、生态“五生共建”发展思路,让乡村走上一条有生命力的发展道路。
“张教授作用可大了,她是我们全村人的教授、全村人的老师!”朱家岭村党支部书记张学荟自豪地说,张教授对她最大的影响是转变了观念和认识,让生态意识在心里扎了根。原来她在村口有一个养猪场,养殖规模大约500头,一年收入有20万元,但造成了环境污染,最后她心一横,把养猪场关停了。
为更好地发挥人才作用,文登区探索成立区级乡村振兴研究院和11个镇街分院,按照“人才+项目”的模式,确定1至2名带头首席专家,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库保障和技术支撑。同时,建立高校社会实践平台,依托引进的学者型首席专家,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乡村振兴工作站,定期开展社会实践、创业沙龙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