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莹 邱瑾玉 师向东
“穆桂英的武艺高,半天云里走一遭……”当岷州花儿在D752次列车上唱响时,我们想到了时任全国政协委员邓成城连续11年的呼吁,在欢庆建党100周年之时,笔者来到甘肃省政协第七、八届副主席邓成城家中,听这位84岁高龄的老人讲述为修建兰渝铁路不懈建言的往事。
“十余载,我从未想过放弃”
早在20世纪初期,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用“中国铁路系统中最重要者”和“经过物产极多矿产极富之地区”来描述兰渝铁路。“1995年3月,在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三次会议期间,由我牵头,联名甘肃和四川两省的代表、委员,联合向全国两会提交了议案和提案,包括当时的省委书记和省长都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时我住在北京友谊宾馆,几十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是我一个一个去找,请他们从历史的角度考虑,从西南、西北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出发,把修建兰渝铁路纳入国家计划。自此,一直到2008年兰渝铁路开工建设之前,我每年都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关于建设兰渝铁路的提案。”回忆起当年事,邓老难掩激动,过往细节如电影般历历在目。
创造“奇闻”的兰渝铁路秘书处
兰渝铁路这一战略大通道从无到有,凝聚了太多人的汗水和辛劳。一位叫赵均国的人反复出现在邓老的回忆中。
1994年5月,甘、川两省部分县(市、区)的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在四川省苍溪县原副县长赵均国热心协助下,自发成立了推进兰渝铁路立项上马的非官方组织——兰渝铁路秘书处。从成立之初起,赵均国同志一直担任兰渝铁路协作会秘书长。
秘书处把沿线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的县(市)级政府联合了起来。1994年10月,一份盖有68枚地县两级党委、政府印章的《关于申请新建兰渝铁路立项的报告》,上报给了甘肃、四川两省政府以及当时的国家计委和铁道部。此举一时被称为中国的“奇闻”。
有了沿线地方政府的支持,还需要权威部门的科学论断。赵均国带着秘书处的同志们遍请铁道部第一(兰州)和第二(成都)勘察设计院的专家进行考察论证。并于1995年2月完成了《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预可行性报告》。
1996年5月,秘书处陪同铁道部经济规划院对兰渝线进行考察,经济规划院在考察后的报告上指出,从运量上分析,兰渝铁路是沿线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在中国铁路路网布局结构上是合理的,其沿线地质条件是可行的。
从老红军的联名信到兰渝铁路的正式上马
1999年至2005年,是兰渝铁路能够正式纳入国家计划的关键7年,邓老向记者详述了这7年中的点点滴滴。
1999年,105位曾在甘川革命根据地、腊子口战役中流血流汗的老红军联名书写了《关于修建兰渝铁路致中央领导的一封信》,再次由邓成城转呈到了党中央。
1999年和2000年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同志率领考察团先后两次深入甘川渝三省(市)实地考察。在历时十余日的考察中,一些地方条件之艰苦、交通之不便,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考察团成员们依然不辞劳苦,克服困难,忠实地履行了职责。
两次实地考察结束后,考察团以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起草了题为《关于修建兰渝铁路的专题报告》并上报国家有关部委。参加了考察活动的邓成城,一次次看到、听到、感受到了甘、川两省,尤其是当时甘肃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渴望通过铁路脱贫致富的迫切心情。邓老说:“我更加坚定了兰渝铁路上马后,能为西南、西北人民造福的信心。”
2000年3月,正逢初春时节,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在参加人大甘肃代表团的讨论时说:“关于修建兰渝铁路,有几十位老同志给我写过信,我已批给他们研究……兰渝铁路应该修……”
2005年9月,“十一五”规划正在酝酿制定中,邓老以紧急提案的形式,向全国政协和国家发改委、铁道部等有关部委提出了新的建议。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12月27日,邓老收到了铁道部对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4489号提案的答复:“我部已将铁路纳入‘十一五’规划。”
修建兰渝铁路、发展西部经济的愿望终于变成现实。邓老说,12月下旬,正是西北的隆冬季节,但这份提案答复却如一股暖流,在他的面前呈现出一副壮观的画卷:一条钢铁巨龙横跨在陇原大地之上,一列列火车在铁轨上奔驰……
今天,这些画面已经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