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靖
我们曾看到各种家长焦虑的照片,每到孩子入园之时,各幼儿园门口都会上演一部部家长“躲猫猫”的惊险大片。这一幅幅画面不禁引发我们很多思考:孩子焦虑谁之过?如此焦虑的家长,往往会成为焦虑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家长会在不经意间,将自身的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因此,在这里有两句话想说给家长听。
“每位妈妈(家长)都焦虑”——家长焦虑现象分析
第一句话,每位妈妈(家长)都焦虑。换言之,在孩子入园前后,家长出现各种焦虑紧张情绪是正常的。
从表面上看,孩子是家中的宝贝,从小到大,家长对孩子呵护有加。当孩子从被成人照顾到独立到一个陌生的集体中过集体生活,势必会使家长顾虑重重,引发各种焦虑情绪。一位母亲甚至这样来形容孩子入园前后的焦虑情绪:“经历了女儿上幼儿园的艰难过程,我曾大发感慨:人生所经历的最大考验莫过于出生、入园、退休和死亡了。我居然把上幼儿园和生与死等同看待,这也许有点儿夸大。但是作为母亲,我真的是如此深刻地体验到,一个还不太会说话、甚至还拿不稳小饭勺的幼小生命,硬是被人把他从他依赖的母亲和家庭的怀抱里分离,让他只身一人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去和那么多陌生人相处,所带给他的巨大恐惧与惊慌。”
从深层次看,一是家长没有认识到孩子本身所具有的巨大潜力,长期像老母鸡保护小鸡一样,对孩子倍加呵护,对孩子所具有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以及强大的学习能力缺乏足够认识和信任。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孩子,涉及儿童观、教育观的问题。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主要包括对儿童的社会地位和权益,儿童期的意义,儿童发展的形式和影响因素等问题的看法。教育行为就是我们所持有儿童观的产物。意大利瑞吉欧的创始人马拉古奇曾说过: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儿童的形象。当你开始接触儿童时,这个形象就开始指引你了。那么,孩子是什么样的人呢?孩子不是传统观念里什么也不懂的人,他们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的人,是有能力、有自信的主动学习者。脑科学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孩子的学习方式是最科学、最高效的。他们会启动身体所有的“窍门”,通过看、听、触、嗅、尝等全身心体验世界。孩子的潜在学习能力以及各种能力之间的和谐性,是我们成人远远想像不到,也无法企及的。有人说:“如果说,大自然在人身上设置了100扇能力的窗口,那么,我们成人身上恐怕只有五六扇还是敞开的,其他的都关闭了,而孩子的窗口全部都是敞开的。这就是孩子与成人最大的不同。”总之,孩子具有很强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家长的焦虑源于对孩子的学习潜力和适应能力不认知、不了解;二是源于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不了解。我的女儿在上幼儿园小托班时,有一次接孩子回家后,孩子的奶奶问她:“你在幼儿园喝水了吗?”女儿回答:“喝了一杯水。”奶奶听了女儿的话,立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焦虑:“怎么才喝一杯水啊?喝水少,会上火的。”老人之所以产生这种焦虑是源于老人家不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按幼儿园的生活流程及一日安排,很多环节都有孩子喝水的安排。尤其小班孩子的喝水环节,负责保育的老师都会格外的关注与照护,督促孩子要喝足水。但由于老师在喝水环节可能会叮嘱孩子“要喝满满的一杯水”,而小班孩子具体形象思维突出的特点,致使孩子自己不会累加计算,而记住了老师说“要接满一杯水”,所以奶奶问“喝了多少水”时就出现了上面的情景。所以,在家长不了解幼儿在园生活,不了解儿童的身心特点的情况下,在加上“偏听偏信”,产生各种焦虑和猜测也是在所难免的。
每个孩子都焦虑——孩子焦虑现象分析
第二句话,入园前后,每一个孩子都会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也是正常的!
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他所依附的人或最初照顾他的人分离时,表现出的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安等情绪。在入园的问题上,具体表现为依恋亲人,不愿意入园。孩子从家庭走向幼儿园,生活环境的改变,教养方式的改变,使大多数孩子会感到种种不适应,以致引起生理、心理的诸多变化,出现入园焦虑现象。孩子出现焦虑恰恰说明孩子身心发展正常,焦虑表现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正常反应,说明孩子对环境的变化有所反应,能够辨识、感知环境的变化,产生对陌生、危险环境的应急防御。相反,如果孩子不能够感知陌生环境的危险,如到了陌生环境中缺乏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有时反而容易把自己置于危险情境中。我曾经看到朋友的孩子,在小区里玩大型组合体育器械时,发现一个有把杆下滑的区域,竟然不能正确判断其危险性和不适宜性,径直冲上去……要不是大人及时一把抓住,孩子有可能会直接从中间的空隙处掉落下去。
为了减少入园焦虑,保证孩子顺利入园,请家长要努力调整心态,做个“三心二意”的家长
“三心”即保持平和心、家长要狠狠心、家人要一条心。
第一, 保持一颗平和心。
家长的心态很重要,为了使孩子顺利入园,家长要克服自身的焦虑情绪,
保持平和心态,因为家长的焦虑会影响孩子的适应进程。孩子入园过集体生活,有更多的机会与同龄伙伴一起生活、游戏和学习,能使孩子获得家庭生活无法取代的、有益于他们社会性发展的机会,这是一件对孩子发展十分有利的事情。此外,家长要努力克服自身的焦虑情绪,尽量看平、看淡,主动从心理上进行积极的调整,不要把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第二, 要狠狠心。家长千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妥协只意味着延长孩子不适应的时间。
第三,要一条心。首先,家庭成员之间要建立“攻守同盟”,态度一致。其次,要做到家庭与幼儿园要一致,因为家园好比一车两轮,必须同向行驶,才能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
“二意”是要心存爱意和谢意,努力传递正能量。
心存爱意,就是要耐心倾听,真心理解,鼓励强化。要注意让孩子在入园的问题上建立期盼感、归属感和安全感。如可以采取让孩子提前到幼儿园参观,看幼儿园小朋友快乐游戏的情景,使孩子产生一种即将入园的兴奋感。又如,通过带孩子到幼儿园参加活动,认识班上的小标识等,从而让孩子建立一种与幼儿园的亲近与连接,产生归属感。再如,用一种“特别保证”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连接,切记不要用诸如“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好好管管你”之类的话来吓唬孩子,使孩子从心里对入园产生抵触。
心存谢意,就是要感谢老师的付出,信任老师,多与幼儿园老师进行交流,多换位思考,而不是“偏听偏信”。
总之,在入园的问题上,首先作为家长,千万别低估了你的宝宝!同时,最大限度地相信自己的孩子和那些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师,是一剂能够真正使所有妈妈解除焦虑的良药。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