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振国
“边工边读”的求学经历带来的思考
因历史原因,对于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我而言,在正规大学校园里求学,是我一辈子都难圆的梦。
1973年,正在江苏南通乡下高中的我,被直接招到中央机关工作,那年我17岁,高中尚未毕业。“文革”后,我一边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上高中补习班,后经考试就读了在职大专、本科和研究生。
求学路上有一小插曲让我至今难忘。中央电视大学刚恢复招生时,我以较好成绩考上了电大的英语专业在职就读。但因种种原因,学习被中断,成为我内心的遗憾。在青年时代,我是多么渴望能有到正规大学读书学习的机会啊。正因如此,每到大学新生入学季,我都十分羡慕那些有幸享受国家高考政策而考进正规大学的大学生们。我常想,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该是多么的激动和幸福啊。
每当想起当年边工作边读书的那段学习时光,我总想翻翻当年的学习笔记、毕业论文及班级同学照片。最令我欣慰的是,在大专毕业时,全年级约一千五六百名学员,我还荣幸地被评为十多名优秀学员之一。回想那段学习时光,我要由衷地感谢当年单位批准我学习,感谢当年的同事常帮我代班支持我学习。我还要感谢学友,有时因工作实在去不了,就得借助学员的课堂笔记补习。我更要感谢我妻子的支持,是她包揽了带孩子、洗衣做饭等家务,让我能在晚间和星期日安心上课。
所以,我很羡慕你们——今天的大学生们,能在青春时光集中精力无忧无虑地进入正规大学校园里读书学习,去度过、去奋斗四年乃至更长一些的大学生活,你们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
我对新时代大学新生的九个希望
不忘初心来时路,不等扬鞭自奋蹄。大学新生首先要思考:我是如何走进大学的?我为什么要上大学?大学生的初心使命是什么?又如何才能不虚度光阴……
“机遇只会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是很值得记取和践行的。你们面对新课堂、新生活,应有足够精神准备,需尽快调整好状态,用心系统思考,迅速对大学生涯作出合适、合理、合时、合己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务实有效的安排。
“不等扬鞭自奋蹄”,这是诗人臧克家的诗句,我与新生共勉。我想告诉迈入大学的你,初心使命如何牢记、又怎样实现,归结一句话,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开创未来,“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青年大学生黄金时期,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历史潮头,争做时代先锋,既惜时如金、志存高远,广学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立场观点方法,又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及时更新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能力。要把读有字之书和读无字之书结合好,增加知识储备和优化知识结构,在历练中增长本领、锤炼品格。
激发青春岁月奋进的潜能。青年大学生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要彰显新时代大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新形象,一步一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奋进潜力,切不可使青春岁月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学习、生活、奋斗之中。大学新生要经历一段“紧绷”生活,这将成为一生最宝贵经历和财富。因为,大学里的“紧绷”生活已不再是高中阶段父母老师严管紧盯下的“紧绷”,而是自律下超越自我自觉自严的“紧绷”。原本的“禁令”或“不许”已成为长大成人懂事明理对规矩的认同和服从意识的自觉养成,甚至变得更苛刻的严格要求的“慎独”,正是这种苦读夜学的春秋与用功的晨昏,必将成为日后更成功的基石。
在心灵深处“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志向引领航向。大学新生只有明确人生坐标,立大志、行大道,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作为新时代大学新生,有了好理想、好信念、好信仰、好志向,就应从最基本方面下决心做好,就是要在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具体说来,就要弘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及的两种精神:第一种精神就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第二种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科学报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两种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应成为学习干事做实验、深学潜心、精钻研和成长前进的力量。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新时代已为青年大学生搭建起学习奋斗、施展才华、绽放风采的广阔舞台,身处时代大潮,该如何不负青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我想说,从开学典礼到大学毕业,看似好几年,其实光阴似箭,稍不留神,美好时光就不知不觉溜走了。“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在大学每一天“都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切实“增强学习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自始至终保持“一股子热劲儿”,切不可选择“躺平”而辜负了青春。在迈入大学校园第一天起,就思考当代青年使命责任,摒弃浮躁、潜心学业,在科研实验和社会实践中增才干、练本领,对专业基础与未来事业发展和人生理想做一个初步规划,使将来能以真才实学在职业生涯更好地服务人民、报效国家。
锤炼品德修为,注重立德修身。大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要自觉把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在各种场合都能去感知、去领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会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懂得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学会尊重法律、道德,尊重他人生活、生命及尊重自己,注重社会秩序和公共规则下的自持、自我约束和自我献身,重视全面、整体发展和从自身内省中提升个人修为。
大学生活照例会有酸甜苦辣咸,学习奋斗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是挑灯夜战、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大学生只有主动去体验百味人生,培育健全人格,才能超越自我,丰富精神世界。学会在艰苦奋斗中摸爬滚打,在社会实践中体察世间冷暖、民生民情,体悟“人生真谛、生命价值、事业方向”,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更加注重自主学习研修。青年大学生的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将影响一生。入学后,“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和中学不同的是,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更加注重培养自身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问题意识、钻研能力,自觉“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学习,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能感知幸福并拥有幸福的能力。幸福,源自亲密关系的质量和内心最纯粹的选择。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提示我们:相较于不甚紧密的人而言,和家庭、师友及周围人群联结更紧密的人会更幸福、更健康、更长寿。这中间,社会联结只是一个前提条件,关键取决于人们亲密关系的质量,告诫人们处于冲突之中对人的健康十分有害,而生活在良好、温暖关系中会给人提供一种保护作用。
所以,大学生要远离自闭、远离抑郁、远离轻生、远离极端,让学习生活充满爱。爱学校、爱老师、爱家长、爱同学,爱一切美好的东西,营造学习生活良好氛围,立下奋斗志。待到学成时,有更大更实资本去选择为国为民为社会服务的钟爱职业,迎接国家和人民对你的资格挑选。到那时,全家人为你感到自豪、骄傲和幸福,而你将在人民事业的赞许声中获得更好更持久的快乐与幸福。
锻炼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生时代是人一生最美好的时光,长身体、长知识、长才干,每天都有新收获,每天都有新期待。”他希望在校生珍惜学习时光,多学知识,多学道理,多学本领,热爱劳动,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大学校园有各种社团组织,我建议新生们根据自身实际,有选择性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决不封闭读书、不读死书、不死读书,主动激活学习知识的能量。“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要善于把知识学习同心系党、国家、民族命运、人民福祉紧密联系起来,学出使命担当和扎实功底,接受党和人民挑选。
正确处理好学习与交友关系。“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节操,做一个一尘不染的人。”我觉得这句话对年轻大学生是精神良药。要拒绝诱惑、远离陷阱。面对诱惑,要识得破、忍得住;遇到陷阱,要看得见、绕得开。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男女之间产生爱慕之情是人之常情和自然生理现象。对爱恋既不能厌恶躲避,又不能脱缰放肆、无所顾忌而荒废学业。要记住:学业之路,当求知若渴,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业上。建议从熟悉、认识、认知、了解新同学、新环境开始,注意班级或院系新同学构成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中筛选出更为志趣相投、意合情投、志同道合、人生三观比较相近的可深交、可信赖、可托付的、接近心中目标的“那个人”。在此过程中还要正确处理好学习与恋爱、爱情与友情、喜欢与爱慕、关爱与情爱、情意与情物、早谈与晚交、伙伴与伴侣、分别与分手等8个关系。
亲爱的孩子们,100多年前,李大钊号召青年,“以青春中华之创造为唯一之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他希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时代在变,年轻面孔在变,但党和国家事业一代一代继承者、开拓者、创新者和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精神永远不会变。希望青年大学生们既要用课堂上学习的成果来提升思想高度,又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学习实践中触摸新时代发展脉搏,真正将对人民的感情与现实的关怀转化为加强自身学习锻炼的不竭动力,朝着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力前行,在祖国大地上探寻青春的价值和人生的答案,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驻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