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玮
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是健康中国的重要理念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这一理念,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2021年宣传工作联席会议,也再次强调了这一内容。
推动医疗卫生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是健康中国行动的纲领和目标,也是国家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目标。但要更快更好地实现这样的目标,还需要精准施策。结合一龄医院管理集团的实践和大数据分析结果,我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慢病负担,是以健康为中心发展的第一大拦路虎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以治病为中心是我国医卫事业的发展现状。健康中国战略发布之后,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要真正实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这其中面临的第一大拦路虎就是慢病。
今年1月,一龄医院管理集团从2017-2020年的体检客户数据库中,随机抽取了11290例、年龄在35-65岁的客户数据进行样本分析,结果发现,“六高”男女人群比重分别达到了25.87%和25%。所谓“六高”,是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高尿酸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见慢病。
因为慢病进展速度不像恶性肿瘤一般“疾风暴雨”,且多数慢病在发病早期常常无症状,或者即便有症状规范服药也能比较容易控制,所以慢病虽然在中国所带来的疾病负担已经高达70%,也仍然没有引起大众的足够重视。而这些没有及时得到干预的慢病,未来却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免疫和代谢疾病的高风险因素,而心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也是目前医疗机构在治疗阶段所要面对的主要疾病类型。
除了“六高”疾病高发,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高是我们的大样本数据分析所呈现的另外一大特点,其中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男女人群比重分别达到了44.28%和40%。另外,糖尿病男女人群比重分别达到了15.92%和6%。
心脑血管疾病如心梗、脑梗、脑卒中等,对人群健康的威胁比较大,常需要行支架或搭桥手术来进行治疗,也有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直接因为发病而丧失了生命。而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好,常会出现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现在很多心血管的恶性事件就是糖尿病的血糖代谢异常导致的血管破坏。医院里大批肾衰透析的病人,很多也和糖尿病肾病有直接关系。
由上,我们不难发现,“六高”、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病总和接近或超过70%。也就是说,在我们35-65岁的体检客户人群中,代谢类疾病的总患病率高达70%,而这一年龄阶段的人群,是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如果他们的这些疾病没有在早期得到规范管控,可想而知将会大大影响未来他们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长度,自然也会影响健康中国的进程。
干预慢病,除了早筛更需要系统的精准干预和管理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预防为主,既是保障人民健康优先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
要落实预防为主的发展方针,就要对早期慢病、早期已病进行筛查,做到及早发现并根据发现结果进行精准干预。这就是健康体检的重要性。现在很多单位都有员工体检的福利,这项福利一方面能够发现一些早期疾病,另一方面体检报告发现的问题也能对体检人的健康状况发出提醒,督促其主动关注身体健康。
单位组织的体检可以被视为普惠型体检。除了开展普惠型体检,消费型体检也应该受到重视,因为对于一些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现,普惠型体检常常不能涵盖这样的项目。比如胃癌、肠癌的早期发现,需要通过消化内镜(胃镜和肠镜)来进行早筛。再比如由肺部磨玻璃结节发展成的肺癌,早期通过低剂量胸部CT检查就可以发现,但低剂量胸部CT的检查大都没有纳入单位体检项目中。
实际上,肿瘤也是慢性疾病,其发生发展常常需要几年甚至更久。大众之所以常常谈癌色变,主要是因为发现时已经是晚期。晚期肿瘤,在世界各国的预后状况都不理想,但如果能够在疾病早期或者癌前病变时期发现并干预,预后的效果就非常好,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甚至更高。
对于“六高”类慢病,基础体检就能做到早期发现,且多数的早期病变都是可逆的。但令人忧心的是,虽然这些慢病的早期发现并不困难,后期的科学管控却并非易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宣传慢病防控多年,但慢病患病人数以及由其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却一直在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
现在,健康中国行动正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这一行动的主要目标就是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我认为,仅仅依靠国家的行动来促成公民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显然还不够,还要有公众的自我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为自己的健康进行相应的适当投入,只有不断提升全民的健康素养,才能加快健康中国建设的进程。
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精密的组织结构,同样的道理,要对某种或多种慢病进行科学管控,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一工程,需要经过专业的指导和密切的监督(一般至少三个月的周期,长的需要一年及以上的更长周期),才能更好地保障和实施。而个体化的专业指导和监测,需要相应的经济投入,这就是在预防阶段的投入。客观来讲,目前国家和个人在疾病预防阶段的投入都还存在明显不足,这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掣肘。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还需要个人和社会行动的支持与配合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展,除了要做到预防为主,还需要关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为这关涉患者的生活质量、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龄医院管理集团曾经开展过多年的海外医疗旅游服务。带领客户“游”遍世界各地,我们发现:中国的临床医学(主要力量聚集在公立医院)也即疾病的治疗水平和能力比较发达,国家的医保覆盖率和支付比例也很高,这也是我国制度优势在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体现。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这个优势体现得尤为明显。
但我们不得不正视的另一个现实是,除了在前期预防阶段的投入严重不足,我们国家在疾病的康复阶段供给力也不足。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
健康管理在日本的成功主要基于其有健全的法律、配套的健康管理制度和健康管理网络,而且,其国民的健康素养比较高。为什么日本的人均寿命能够在全球遥遥领先,主要原因就是通过立法的形式来关心和保障国民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比如临床治疗和病后康复,在日本就是被协同管理的,而在我国,目前治疗和康复在很大程度是脱节的,疗后康复的市场供给远远不能满足百姓的实际需求。
总的来说,“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些方针、政策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下一步,我们还需要更加有力的精准施策,以及更多的国家、社会和个人投入来共同推进。
(作者系海南省政协常委、一龄医院管理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