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意周刊

好评、差评,不应左右监督的“天平”

孔德淇

差评是消费者网购时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然而,有部分购物平台不再设置“好评”“中评”“差评”的直观分类,而是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评价;还有一些商家采用隐藏差评分类、删除差评和诱导好评等方式,使差评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根据电商法规定,消费者有权知悉其所购买商品或者享受服务的完整信息和详细评价,商家或者平台应当确保相关信息的完整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明确赋予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监督的权利。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商家隐藏分类、删除差评,违背法律精神,等待其的将是严厉的司法制裁。

实践中,确实有一些消费者因信息泄露,担心商家做出恶意报复等行为,而被迫删除差评。但商品评价是网络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正当手段“消灭”差评,不仅给消费者决策带来干扰,也撼动了网络信用的基础。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评价保护机制,全面客观考虑消费者可能遇到的问题,用制度“立法”,捍卫消费者权利,保护举报人隐私,打消其在发布差评时的种种顾忌。

在差评逐渐“消失”的同时,不少好评也被“诱导”出来。很多消费者在外卖平台、网购平台下单后,会收到商家好评返现的小卡片。好评返现看似双赢,但不可否认具有诱导成分,可能“绑架”消费者的评价权,商家的此类行为不应被支持。商家要经得住市场检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最终依靠的是商品和服务质量,因此不必对用户点评过度紧张,陷入简单的驳难之中,而应保持开放的心态,自觉接受消费者监督,让“差评”成为倒逼商品服务质量提升的利器。

当然,一些“职业差评师”的出现也会对卖家的权益造成巨大侵害。因此,应允许在电商平台不伤害消费者权益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用户评价体系,设置更细化的评价内容,让用户给出差评时提供更有实证的内容依据,以优化评价生态,营造更加公平和谐的网络交易环境。

2021-07-26 孔德淇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0005.html 1 好评、差评,不应左右监督的“天平” 10,00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