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时民
在人们想象中,作为民国年代“高干”的蔡元培,在生活上应该是养尊处优、房产众多、家财万贯的“富翁”。但为人正直的蔡元培一生两袖清风,生活简朴,甚至可以用清苦形容。
蔡元培曾在上海创设爱国女校及爱国学社,任总理。并以《晨报》为阵地,提倡民权,宣传排满革命。蔡元培这个“一把手”完全可以坐在办公室里指挥工作、听取汇报,可是,他兼办《晨报》时亲力亲为,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当时的上海冬日滴水成冰,室内无烤火设备,蔡元培披件蓝色棉大衣,每晚要写两篇论文(一文言,一白话),右手冻疮溃裂,肿得如馒头一般。但是,他仍坚持工作,右手套一只半截露指的手套写稿,左手放在大衣袋里取暖。在这一年除夕,报社经济窘迫揭不开锅的时候,他不得不向同事借一颗蜜蜡朝珠去典当过新年。
当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之初,北平街头已经飞驰流线型汽车,可是他却步行上下班。时任财务总长的孙宝琦看不下去,送了一辆马车给他,可当孙宝琦再次登门造访时,发现蔡元培并没有使用马车,原来是没有马,于是又送上一匹马。就这样,蔡元培才开始坐在表面斑驳的马车车厢里到北大上下班。
蔡元培在南京临时政府任教育总长时,月薪与所有工作人员一样。到北平后,他尽义务兼教育总长,不领分文工资。
蔡元培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加艰难。晚年他旅居香港,手头拮据,连生病后也无钱医治。1940年3月3日晨,蔡元培起床后刚走到浴室,忽然口吐鲜血跌倒在地,继之昏厥过去。两天后,医治无效,溘然长逝。他身后上无片瓦,下无寸地,留给后人的是千余元医药费的欠账。入殓时的衣衾棺木,由商务印书馆的王云五代筹。
蔡元培逝世时,毛泽东特发唁电:“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周恩来送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