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这是我们第二次见面啦!”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推进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民主监督调研情况沟通协商座谈会侧记

本报记者 包松娅

“这是我们第二次见面啦!”7月19日下午,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召开“推进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民主监督调研情况沟通协商座谈会。面对应邀而来的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等部委有关同志,吴晓青副主任主持会议时的开场白道出了彼此渊源。

这的确是双方的第二次“碰面”协商。不同的是,上一次调研组带着理论政策层面的问题而来,而这一次调研组则是带着深入基层摸实情后的问题建议而来。

“调研期间和调研之后,调研组围绕调研主题进行了认真研究讨论,形成了调研的意见建议。此次沟通协商,就是看看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是否准确,委员们还有什么新的想法?”在吴晓青看来,委员们从知情明政开始,再回到有关部门的具体工作实践中去相互印证修正,然后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有针对性又有建设性的民主监督调研。

从这个意义上,监督到位而不越位,点出问题又能开出“方子”尤为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宋建朝说,他在此次民主监督调研中收获很大。同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党和政府对工作的推动与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之间的不平衡,典型培育和整体推进的不平衡,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在各地的不平衡,重点项目和基础项目发展的不平衡,具体工作与长效机制上的不平衡等”这几个不平衡,宋建朝建议,乡村环境的规划要同时考虑到特殊性和普遍性,要秉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以人为本,就是解决乡村建设为了谁的问题。崔丽委员提出,为了农村群众,就要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中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和作用,因为农村人居环境的维护和管理还是要依靠农民自己,要通过村民自治、村规民约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李伟国听到委员提到的以农民为中心的建议后回应道:“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为了农民,在建设中一定要站在乡村群众的视角,以农民的需求为主,让农民当家作主”。

“调研发现,集体经济发展好的乡村,人居环境基本也都不会差。”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说的是完善投入机制问题,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尽管有了良好开局,但他认为现阶段资金投入仍有瓶颈,需在加大财政投入基础上,用好用足金融资金,构建多元投入格局,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二级巡视员曹传贞对孙太利的意见表示认同,他回应道:“现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投入与需求的缺口还是比较大的,尤其在当下脱贫攻坚成果仍需进一步巩固的背景下,建立普惠性乡村建设投入机制时机还不成熟,还需分清轻重缓急,分步推动,久久为功。”

有建议,有反馈;有对问题的梳理,有对概念的解析;有详细的解释说明,也有坦诚的不同见解。面对推进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共同目标,大家心是往一处想的,劲是往一处使的。

“要重视建设与维护的问题,建设之后的维护是长期的,要着重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现在乡村建设主要问题在人才缺乏,尤其是乡镇一级基层的建设管理干部非常少。要充实乡镇管理队伍的力量,多方鼓励人才回乡。”“要提高村民参与建设与改善人居环境的意识和内在动力。”……

两个小时时间,参加调研的梁晔、司马红、杨忠岐、周剑平等委员各自“点”出了自己最关注的问题。这些包含在总的问题建议中的真知灼见,是调研组对整个民主监督调研活动倾情投入的一个缩影。

“调研开展得深入,情况摸得实,问题看得准。”这是此次民主监督活动给有关部门留下的共同印象。李伟国说,委员们提出的很多问题,是我们在工作中深刻感受到有障碍的地方,也是很多地方和基层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方面。对于这些问题,委员们的建议提的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听了感受很深、启发很大,以后牵头相关工作时会认真吸收借鉴,并转化为具体举措。

“监督-协商-反馈-落实”,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地方联系协调,共同探讨做好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正是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正在积极探索的创新民主监督工作的生动实践。

2021-07-22 包松娅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推进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民主监督调研情况沟通协商座谈会侧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9797.html 1 “这是我们第二次见面啦!” 9,79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