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盛夏,被群山环绕的贵州省黄平县重安镇石头堡村内,一排排蓝色屋顶在群山中格外显眼。这是石头堡老羊寨制香烛人家用于晾晒的顶棚,其中最大的厂房面积有千余平方米,20名工人中有8位残疾人,很难想象这家年产值数百万元的企业,是一位名叫张中国的残疾人创办的。
在村子里,张中国算是一个传奇人物,只要提起他,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
2002年,27岁的张中国在广东打工时,一次工作中的操作不慎,让他永远失去了右手。失去右手又失去工作的双重打击,让张中国消沉了很长时间,他拿着工厂给的赔偿金回到了家乡。
“身残志不能残,心更不能残,别人能做的我也可以。”为了能把日子过下去,张中国选择了创业,他决定用2万多元的赔偿金到镇上开一家服装店。
然而,创业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由于没有创业经验,加之行业竞争压力大,短短半年时间,服装店就亏损得一塌糊涂,他又两手空空再次回到村里。
接二连三的打击并没有击垮张中国,他坚信:“只要肯奋斗,生活总会好起来。”
一次偶然间,张中国发现村里不少私人作坊都在制作香烛,可手工制作效率很低,而市场上的香烛又供不应求。张中国随即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找到提高香烛的生产效率方法,再次创业。
张中国找到村党支部述说了自己的创业新想法,石头堡村党支部书记沈俊材立即召集村支“两委”的党员干部多方调研考察,表示全力支持。
万事开头难。家境清贫的张中国用家里的房产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并在村党支部、县残联的帮助下,申请了残疾人自主创业资金以及小额信用贷款,再次踏上自己的创业之路。
2013年,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张中国的自强香烛制造厂开始生产开工。此后几年,香烛制造厂逐渐成长,还被授予黔东南州级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2017年,在县残联以及村党支部的帮助下,张中国再次扩大了生产规模,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基本实现了生产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事业有了起色,张中国首先想到的是村里其他困难家庭和残疾人士。
“现在我的生活好过了,当然要拉乡亲们一把。”张中国动情地说,没有党和政府的帮助,他的创业之路不会走得一帆风顺,更不会有现在的好日子。“自己富了不算富,要带领村里的困难群众和残疾人士一起致富奔小康。”
“建档立卡贫困户潘中芳两个女儿读书所花的费用,基本都是在香烛厂挣下来的。”沈俊材说,潘中芳家以前要供大女儿上大学,现在大女儿出嫁了,又要供小女儿上大学。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就在张中国的厂里干活,“每个月有3000多元工资收入,足够她和女儿的生活开销了。”
“我本身就是个残疾人,最知道残疾人的不容易,残疾人去哪里都不如在家门口就业方便,能帮助他们一点是一点。”这是张中国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正因为张中国的这种想法,从小就患有智力残疾的张强成了张中国厂里的“老职工”。张强经常在工作岗位上做着做着就没了人影,按照工厂的纪律,早就该炒他的“鱿鱼”了。可张中国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对他呵护有加,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这不是他的本意,慢慢教他肯定能学会。”张中国还总号召厂里其他员工一起帮助张强。
如今,自强香烛制造厂一年的产值有300余万元,带动寨子里及周边村寨400余人就业,并与32户重度残疾家庭构建起长期帮扶关系。
“我生在了一个好时代,我们党和国家对残疾人创业有那么多好的扶持政策,我也因此能成就一番事业,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张中国说:“还得继续打拼,只要肯奋斗,幸福生活就在眼前。我希望带领更多残疾人朋友一起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曾昭松 吕宗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