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吴伟仁 整理/本报记者 刘喜梅
受王辰校长的邀请,参加北京协和医学院2021届毕业典礼,感到十分荣幸。首先向今年毕业的1548名同学,及你们的家人和老师表示衷心祝贺。
你们在校学习的这些年,中国航天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嫦娥四号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月球背面着陆探测,嫦娥五号从月球采集样品并安全返回地球,天问一号实现对火星“绕、落、巡”探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提供全球高精度定位授时服务,载人航天进入长期有人驻留的空间站建设新阶段。这些航天重大工程的成功,彰显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带动了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显著提升了我国的大国地位,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今天,我可以自豪地告诉同学们,我国已经从世界航天大国跨入航天强国的行列。目前,我国利用航天技术,开展了太空医学、太空制药、太空生命研究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丰富了现代医学的内涵。
下一步,我们还将在月球南极研制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把中国人送上月球和火星,开发地月空间商业旅游等,在这些充满挑战、充满风险的征途中,宇航员和旅行者的生命保障、疾病防控治疗、空间长期生存以及空间生命救援等生命和医学难题,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也给医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和方向。期盼你们中的一些同学,投身到这些领域,助力中国航天飞得更高、更快、更远!
同学们,我们刚刚庆祝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我们生活于这个伟大的时代,特别是你们年轻一代,生逢其时,赶上了我国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盛世,赶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你们将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舞台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体现自己的担当、作出自己的贡献。
同学们,面对新的人生征途,我相信,你们已经做好了准备,都有自己的伟大抱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我讲两个切身经历:
去年初,我的眼睛突然出现了视网膜撕裂,多次发作,进行了多次激光焊接治疗。后来,一只眼睛大出血而失明,要进行一次较大的手术,我内心比较紧张,担心能否成功,而主治医生坚定地说,“探测器在月亮上的安全您负责,你的眼睛我们负责”。这句话虽然很短,但却给我莫大的安慰。医生的精湛医术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使我的眼睛如愿恢复往常。而他们的职业操守也不断激励着我,在航天岗位上不懈奋斗。
前些天,你们的校长王辰院士向我提及90年代初,他曾经历我国一发火箭在发射现场发生爆炸的抢救工作,连续奋战几个昼夜,千方百计从死亡线上挽救了一位严重受伤的年轻火箭工程师。他至今仍然记得那位英雄的名字,更没忘记在急救室外,伤者未婚妻那凄楚、无奈和对医生万般期待的眼神。说到此处,王辰院士眼圈红了,我也被王院士的敬畏生命、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医德深深地感动。
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勇敢的担当是医务工作者的优秀品质,也是医学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条件。无论是平时的治病救人,还是在非典、新冠肺炎疫情等灾难面前,广大医务工作者都表现出了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而精神是支撑事业发展的不竭源泉。中国航天60年,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和体现当代特色的“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正是这些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不断进取,自立自强,推动我国航天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我想,这些精神财富不仅是航天的,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这些精神对你们这些即将走上医务岗位的年轻人有所启迪、有所激励。
同学们,我再借用三句话送给你们。一是“岁月可以摧毁一切,但摧毁不了人的才华”,二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知道到做到的距离”,三是伟大的哲学家康德说过“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够唤起我们的敬畏,一个是头顶的浩瀚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同学们要身有所正、言有所归、行有所止,青年成才,立德为先,既要立严于律己的私德,也要立为民造福的公德,更要立爱党爱国的大德。
同学们!每一代青年都在时代的大潮中追寻青春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站在百年新征程的起点,新时代的广阔舞台等待着你们去尽展才华。愿你们在未来的事业中去开拓、去奋斗,用自己的智慧描绘出精彩的人生!
(本稿根据7月4日,吴伟仁院士在北京协和医学院2021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