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简介:
张连起,全国政协常委,无党派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经济专家,会计审计专家,资深注册会计师,人文会计的首倡者和践行者。曾获“2020年度优秀履职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艺术成果,真实反映了毛泽东的革命生涯,是中国革命史的壮丽画卷,也是解读革命文化的独特文本。本期讲坛邀请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讲读毛泽东诗词。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正是化用了毛泽东1925年《沁园春·长沙》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句。这一化用,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犹风华、世纪正青春的精神品质,也昭示了党始终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雄心壮志。
毛泽东诗词的神韵,是集中融合了中国共产党人智慧和对中国革命的切身体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品行、操守、气质、气度、审美灵感的诗性载体。这种亲身领导了党、军队和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和建设事业的领袖型诗人作品,历史罕见,世所罕见。
那是一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时代,是万类霜天、竞争自由的年代,是炮火连天、弹痕遍地的年代,是收拾金瓯、分田分地的时代,是天翻地覆、勇追穷寇的年代,是红雨随心、稻菽翻浪的年代,是起宏图、铁臂摇、热风吹雨洒江天的时代,是崖冰百丈、妖雾重来、金猴奋起的年代……面对着炽热的生活和波涛汹涌的历史浪潮,毛泽东既诗情画意又雍容大度地成为人民革命、人民战争、人民建设事业辉煌进程的歌者,成为革命和历史辩证法的诗意裁判家,成为对国家、民族、历史、人生总体观照的艺术巨匠。他的诗词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高高飘扬的旗帜,其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品格永远值得人们体味、传承。
毛泽东诗词雄浑、豪放、壮美。托物言志,寄情于景。情、景、理高度统一。常以拟人化的手段,创造了富有时代特征的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毛泽东诗词想象丰富,寓意幽深,境界高远。每当捧读就会感到胸中风雷激荡,眼前云涛波涌,一种崇高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如春风荡漾,油然而生。毛泽东诗词中不少的佳篇名句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古人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用这句话来形容毛泽东和他的诗词,可谓恰如其分。毛泽东具有雄阔的襟抱,革命的气质和丰富的斗争实践。有精深的艺术造诣,渊博的学识和横溢的才华,所以能写出气魄雄伟、形象鲜明、具有中华民族精神气魄的瑰丽诗章。
毛泽东诗词的“诗史合一”
毛泽东诗词不仅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诗,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诗化载体。毛泽东诗词丰富的历史蕴涵还表现在诗人在困境时期的心路历程。即使经历“三落三起”,革命浪潮有高有低,境遇有顺有逆,人的心情也会时起时伏,他都十分坦然。他自言:“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种心境,自然会对他的诗词创作产生影响,一些诗词在豪放之中又自然流露出些许婉约之风。然而,毛泽东毕竟是一位早已将“小我”奉献于“大我”之人,早已是将生死荣辱置之度外之人,因而方能“愈挫愈奋”“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南宋文天祥在《集杜诗·自序》中道:“昔人评杜诗为诗史,盖以其咏歌之辞,寓记载之实,而抑扬褒贬之意,灿然于其中,虽谓之史可也。”文天祥认为,杜甫诗词暗含着史实;毛泽东的诗词当然可以当作诗史来看。《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1935年2月的作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和红军内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之后,红军原计划于四川宜宾和泸州之间渡过长江,由于蒋介石集结重兵拦截,红军不得不折回遵义,折回途中,消灭了扼守娄山关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一个师。这首词,写的就是这次攻占娄山关的战斗。
1962年3月,毛泽东在删改郭沫若的文章《喜读毛主席的<词六首>》时写道:“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清晨出发,还有月亮,午后三时到达娄山关,一战攻克,消灭敌军一个师,这时已近黄昏……南方有好多个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雄关”指娄山关,“漫道”的意思是莫说,不要说;不要说娄山关如铁一般坚固;红军依然攻克了下来,从娄山关上面翻越过去了。
毛泽东的诗词发微阐精,蕴含着一滴水里看太阳的智慧,他的聚微漾之细丝、拢毫发之轻飏的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参宇宙之博大、品万类之盛盈的大襟怀、大志向与大实践,都写在了他的诗词之中——这正是毛泽东诗词高妙不可言传之魅力所在。
毛泽东诗词的“天地”话语
在毛泽东的诗化党史中,关于“天地”的诗句大气磅礴,引人关注,其中有“万类霜天竞自由”“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狂飙为我从天落”“欲与天公试比高”“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等名句,而且“天”“地”连用的诗句也不少,如“天翻地覆慨而慷”“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试看天地翻覆”等等。诗言志、歌咏言,“天翻地覆”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社会换了人间、沧桑巨变的恢宏历史和人民当家作主、建设新中国开辟新天地的辉煌成就。“天行健”“地势坤”,但凡有“天地”诗心者,其诗言诗语往往超凡脱俗、穿越时空、气势宏伟。
毛泽东笔下的江、河、湖、海等同样是意境阔大,气吞山河。从“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湘江,“茫茫九派流中国”的滚滚长江,到“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的北戴河一带的渤海;从“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到“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的钱塘江观潮,毛泽东以壮丽雄阔的景象展示改造大自然、造福全人类的胸襟抱负和伟大实践。
毛泽东诗词的“诗艺”特征
毛泽东诗词的一些著名词句,如“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帝子乘风下翠微”“陶令不知何处去”等借用历史典故,又或如“狂飙为我从天落”“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洞庭波涌连天雪”“芙蓉国里尽朝晖”等化用古人诗句,其用字、出典、形象、意境和节奏等,都做了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表现出了浓郁的诗意。毛泽东曾反复与诗友谈及写出“诗意”之难——“诗难,不易写,经历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又说“诗味不多,没有什么特色”“文采不佳……作为史料是可以的”。既是谦辞,也是在强调诗词创作的诗艺特性。
虽然充分意识到自己诗作发表的政治性,毛泽东对哪些诗作可以发表、哪些不可以发表还是有着慎重选择的。比如他在1950与1960年代之交所写的反对“苏联修正主义”的诸多“读报诗”生前一直没有拿出来发表,公开发表的“反修诗”都是艺术性也相对更高的作品。在文学与政治之间,作为诗人的毛泽东仍旧始终坚持了某种筛选尺度。这大致可以用他称之“形象思维方法”来概括。其诗作的“形象性”,既包括对诗人行踪的描述,用代表性意象和事件展示新中国建设,也包括将富于时代性和历史性的政治与思想意蕴呈现为山川意象、典故人物风采和极富色彩感、视觉感、动态感的细节。比如用“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呈现出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磅礴历史气势;又如“大雨落幽燕”中的“幽燕”二字,将眼前看似寻常的北戴河上空的雨中那种苍茫的意境表现了出来。毛泽东的历史感和革命主题总是通过可见可触可感的细节和形象传递出来,从而赋予表现对象一种极富神采的“诗意”境界。这种“境界”意味着诗人通过他的主观想象、感官体验和飞扬的想象力,与现实的表现对象拉开距离,并将其转换为另一个意蕴深厚的艺术世界。
“一唱雄鸡天下白”“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开展,毛泽东这一时期的诗词,有的是与人唱和,有的是托物言志,有的是感事抒怀,有的是咏史说今;有回乡行、有新人赋、有边关韵;有不信邪、不信鬼的一往无前,也有面对国内外曲折形势的沉吟低回,他深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观,激励共产党人永远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
毛泽东一生奋斗,一生皆诗,毛泽东诗词是他一生最深刻的精神自传,他也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卓越继承者和创新者。
毛泽东诗词的气质表达
1963年面对国际上来势汹汹的反华浪潮,毛泽东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更是操持数字策略,把地球和历史长河伸缩处置,高瞻远瞩地评述世界风云,显示出一种气象宏大的世界观。“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这里连用三个“几”字,既指出苍蝇们只占人类极少数,又暗示着无需细算它们的人头和动作,也知其嗡嗡者只不过如同“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一样,不会有什么出息。
对于历史进程,诗人却表现出时不我待的急切心情:“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种短促的句式和巨细悬殊的时间对比,展示了诗人总览“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世界局势,要奋起行动,“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的革命实践家的敏感锐利的气质。
这种气质表达,得益于一连串数字词的灵活运用,却令人几乎忘记了这些数字词的刻意安排的痕迹。数字本来用以表示时间的刻度,但数字的诗化处理,则可以使之或概括、或具体、亦虚化、亦超越,从而把诗人的博大胸襟或精微的体验融合于其间,再加上中国语言的对偶功能的强化作用,数字就成了开启诗词的精神气象的钥匙。
毛泽东手不释卷、信手拈来,他的风雅是真本性、纯天然的风雅,是大气度、雄万端的风雅。毛泽东诗词既有“我失娇杨君失柳”的柔肠,又有“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情;既有“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浪漫,又有“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慨叹。毛泽东的风雅来自于他的浪漫情怀和高度自信,来自于他的诗词功底和人生坐标,这种风雅是黑暗岁月里民众看到的天边朝霞,是枪林弹雨中人们嗅到的战地黄花。
我做过诗词的单字分析,毛泽东革命浪漫主义的“数字表达”,就是他的诗词中常用“万”字,像“万山红遍”“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水千山只等闲”“万木霜天红烂漫”“万方乐奏有于阗”“万类霜天竞自由”“万户萧疏鬼唱歌”“玉宇澄清万里埃”“一万年太久”等等,有30多处。我体会没有一定的气魄,没有一定的境界,诗人是不敢轻易使用“万”字的。
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这句话的神韵,只有毛泽东能讲出来!
毛泽东曾机智巧妙地回答:“至于我和蒋先生嘛!蒋先生的‘蒋’字,乃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了一棵草,他不过是一位草头将军而已。我这个‘毛’字,可不是毛手毛脚的毛,而是一个反‘手’,反手即反掌。意思就是代表大多数中国民众意愿和利益的共产党,要战胜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国民党,易如反掌。”
毛泽东诗词的忧患意识
毛泽东诗词的总基调是气势磅礴、纵横捭阖,但也有着苍凉沉郁、忧时感怀的一面,更彰显出他的诗词思想理性的魅力,也更有夺人心魄的力量。
1935年1月,在红军二渡赤水、再占遵义的途中,毛泽东写下了他受“左”倾路线打压而沉寂三年、在党和红军存亡关头复出后的第一首作品——《忆秦娥·娄山关》。娄山关一战,关系中央红军的生死命脉。从拂晓到傍晚,红军终于夺下了娄山关险隘。登上山顶,血色黄昏。尽管毛泽东指挥了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胜仗,但他的心情却是沉重的——“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夕阳如血。”马蹄踏着又急又细的步子,军号像哽咽的喉咙嘶哑,苍凉的群山如大海般起伏,晚霞的天空如血色悲壮!在罕见的凝重气氛和引而不发的情绪积累中,诗人从心底迸发出“从头越”的激越呐喊!对这首词,毛泽东后来专门作注说:“万里长征,千回百转,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我们也从沉郁中感受到诗人不畏艰险的必胜信念、深沉召唤。
我曾将这首词与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对比,毛词从描绘更为细致,意境更为雄阔。
毛泽东诗词内容是阔大的,风格是刚健的,美感是崇高的。毛泽东诗词也有不合律之处,部分句子流于粗豪,这是事实。毛泽东自己就明确说某一首不好,或不满意,或不愿意发表,这并不是完全出于谦虚。然而,衡量一个诗人的成就,要看他能够写到多好。俄国有句谚语:“鹰有时飞得比鸡还低,但鸡永远也飞不到鹰的高度。”
毛泽东的一生是一个诗人革命家,革命家诗人。“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读诗、学诗、赋诗、吟诗、解诗、论诗,对毛泽东而言,是情趣爱好,是生活方式,是政治工具,也是交往手段。无论是喜是悲,是忧是怒,是庆贺胜利或者抒发豪情,毛泽东都会用诗词来表达自己高远的理想,坚定的意志,翻卷的心潮、激荡的思绪和绵绵的深情。
品读毛泽东的诗词,我们需要带着一种情怀,也需要一种历史观。我从五个维度印证毛泽东诗词的境界高度:一是王者气,二是家国情,三是民为心,四是中华文化精髓,五是放眼世界、纵横古今。试问,能不“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吗?”
毛泽东诗词的人民立场
毛泽东同志认为,人作为革命者,以阶级、革命群体及其政党为主要载体;作为实践者,则具有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毛泽东诗词中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植根于他的这种哲学主体观。
从井冈山时期“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到延安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之所以带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因为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作宗旨。古语云,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人民群众只是一团模糊的影子,即使偶受关注,也更多的是为统治安稳计,所以毛泽东在《送瘟神》中写道:“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直到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把人民群众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得是人民的心。
毛泽东写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的有《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等等;写于土地革命时期的有《西江月·井冈山》《清平乐·会昌》等等;反映长征的有《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等等;写于红军初到陕北时期的有《沁园春·雪》等;写于解放战争胜利时刻的有《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上述诗词标题中的地名串联起来,就是一串历史足迹:长沙—黄鹤楼—井冈山—广昌路上—大柏地—会昌—娄山关—昆仑—六盘山—南京等等,足以引起深远的联想,让我们窥斑见豹般重温历史,仿佛看到这位革命领袖,怀揣“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锦囊妙计,胸有成竹地带领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走出迷津,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最后把蒋介石集团撵到一个海岛上去的过程。这段历史风云,实在令人神往。毛泽东诗词津津有味地歌咏着的,就是这一伟大的历史事实及其延续。
“一篇读罢头飞雪”“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盗跖、庄蹻、陈胜等人的共同身份是奴隶起义、农民起义的领袖,很显然,毛泽东对于他们的起义行为是赞同的。这首词既表明了毛泽东的人民立场,也隐含了一种态度,就是如果统治阶级压制人民,人民就会有起义造反的必然性和正当性。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一直关注我们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后,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反复对党内官员“摆老爷架子”“摆官僚架子”的“国民党作风和老爷习气”,作了异常激烈的批评:“有些人如果活得不耐烦了,搞官僚主义,见了群众一句好话没有,就是骂人,群众有问题不去解决,那就一定要被打倒。”“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谁犯了官僚主义作风,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我说革掉很好,应当革掉。”毛泽东关于脱离群众的警示,今天看来具有非凡的预见性和洞察力。
毛泽东诗词从早期的心事拿云、囊括宇宙,到中期的高踞题顶、稳操胜算,再到晚期的高蹈临虚、不囿法度,也有自己的发展过程。一言以蔽之,我们品读感悟毛泽东诗词,是立体的、全面的、辩证的,不会只有感想的大词。
毛泽东诗词的奋斗精神
毛泽东用诗词语言表达了奋斗才能改变面貌、实现目标的哲理。1939年,毛泽东为《中国妇女》杂志题了一首四言诗,其中写道:“到之之法,艰苦斗争,世无难事,有志竟成。”诗中所提的“志”,少年毛泽东在《赠父诗》中有这样两句:“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这个“志”,1959年,毛泽东在《七律·到韶山》中写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965年,毛泽东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道:“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他回顾了奋斗的过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奋斗的结果证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这个经过奋斗而取得的胜利成果,毛泽东在《念奴娇·井冈山》中是这样描述:“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毛泽东的许多诗词都从不同的情境出发,形象地表达了奋斗与胜利的关系。比如说,有了“更加众志成城”,才有了“报道敌军宵遁”。有了“枯木朽株齐努力”,才有了“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卓绝奋斗,有了“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奋斗经历,才有了“三军过后尽开颜”。有了“金猴奋起千钧棒”,才有了“玉宇澄清万里埃”。有没有不经过奋斗就能实现目标的道理?毛泽东用诗句作了否定的回答:“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毛泽东诗词的古典传承
毛泽东的诗词传承除“三李”外,上溯就是屈原、曹操。1958年,在中央南宁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批示印发《离骚》给与会者,并要求大家都要学《楚辞》,而学《楚辞》要先学《离骚》。
毛泽东是诗词大家,一生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中都有屈原的影子,蕴含着屈原式的浪漫主义色彩,豪放与婉约集于一体,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1961年,毛泽东还专门写了一首诗《七绝·屈原》——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直接称颂屈原的人品和诗品。屈原倾其一生的心血所作的《离骚》,是一部自传体的政治抒情诗,他集中反映了屈原悲怆的人生轨迹,以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疾恶如仇的态度,痛斥了楚怀王身边那些奸佞小人,表达了高尚的人格理想。毛泽东非常喜欢屈原的才华和他的战斗勇气,所以诗句以咏屈子起兴,称屈原手中握有杀人刀。既用它书写和捍卫自己的爱国思想、强国抱负、忧民感情和高尚人格,还用它疾王听之不聪,谗谄之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这是对屈原所处的环境的描述,抨击了贵族统治的黑暗与腐朽,并且对屈原以死抗争的不屈精神给以肯定。在毛泽东笔下,屈原已经不是令人悲悯的绝望诗人,而是一个坚强勇猛的战士,是一个坚守正道忠贞,不屈服于恶势力而以身殉志的英勇无畏的形象。
1954年,来访的印度总理尼赫鲁离京到外地访问前,到中南海勤政殿向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辞行。毛泽东当场吟诵了屈原《九歌·少司命》里“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的诗句。1972年,毛泽东以一部《楚辞集注》影印本为国礼,赠予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影印本的原版即宋本《楚辞集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公开报道的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毛泽东诗词达40多处。回顾毛泽东诗词的理想主义情怀、现实主义史诗品格、英雄主义战斗精神,就是要回顾和总结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路历程、革命意志与思想境界。步入新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中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情怀,更要有“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进取精神,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最后,我以一首《品读毛泽东诗词,传承红色基因》的短赋作为本文的结束:“忆昔嘉兴南湖,百年之光;从此九州山河,乘舟启航。谁主沉浮?毛词辉煌。神思邈远,百舸争流;鹰击长空,浅底鱼翔。竹立丛间,任它斜风细雨;梅开寒冬,付我胸怀激荡。半阕清平乐,一曲沁园雪,寥廓江天万里霜。书法耀古烁今,诗词雄健豪放。指点江山千秋笔,碧血丹心万卷淌。宏开伟业,肇始新生;丰功懋绩,浩瀚溢香。遥追三皇五帝,笑傲王侯将相。传承不忘毛诗词,幸福不忘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