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照宁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完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然而,村民被不正规医疗机构诱骗的事情还是屡屡发生。2020年底,安徽省太和县4家医疗机构以义诊等套路拉拢无病或轻症老人住院,骗取医保资金,引起全国哗然,多地医保局也在今年3月严查借义诊名义的诈骗行为,这一现象引起了民建厦门市委会的注意。
民建厦门市委会发现,这类非正规机构之所以能在村里堂而皇之“出诊”,有些是通过姓氏宗亲、同乡宗亲微信群等深受信赖的信息交流渠道,有些是通过农村的老人会、宗亲会机构甚至是村委会等具有号召力的自治组织,具有很大的隐匿性和欺骗性。这些“假义诊”不仅骗取了村民的大量钱财,其出售的假冒伪劣药品及非正规的医疗手段也对村民们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危害。
为此,民建厦门市委会建议,卫计局应进一步落实对村级医疗活动的备案审查监管,参加义诊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必须持有正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参加义诊的医务人员必须由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出具同意其参加义诊的证明。
同时,要使村民不再依赖“来路不明”的“义诊”,应优化分级诊疗制度,加强村镇两级医疗人员队伍建设。尤其应通过培训、定期考核、学校教育、科班毕业生下乡等方式提高乡医的医疗水平,增加镇级医疗力量下乡送医送药的频次,让村民可以经常性便捷地享受到正规的医疗服务。
此外,还应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村委会的村务管理能力,加强对村干部队伍的相关教育培训,强化责任意识。相关部门对宗亲会等群众组织要加强警示教育和科普教育,对不规范、违法的医疗行为当提高辨别能力,并联合卫计部门对其组织带头人加强科学健康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