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北部战区某部总工程师 臧继辉
在神舟十二号伸出机械臂的相关画面传来之后,美媒立刻就相关讯息进行了新一轮的报道,并同时指出“这可能和美国太空军司令之前所说的,中国能捕捉美军卫星”的情况存在相同性。早在今年4月份,美国太空军司令部司令詹姆斯·迪金森上将曾在媒体镜头面前公然宣称,中国已经研制出了一款装备大型机械臂的卫星,中国正试图将这种卫星军用化,用来“抓取捕获”美国的军用卫星。
那么,什么是反卫星技术?
理论上来说,有卫星就有反卫星技术。人造卫星有三大类,一是科学卫星,二是技术试验卫星,三是应用卫星。按照用途可分为民用卫星和军用卫星,而军用卫星又分为通信、气象、侦察、导航、测地、截击卫星等。
反卫星的缘由
现代战争中,天空对地面一直保持着巨大的作战优势,人造卫星的出现更是将这种优势扩大到外太空,未来战争中,谁能控制太空,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太空已成为各国军事竞争的焦点。
人造卫星特别是军用人造卫星因其速度快,每秒飞行七八公里,90分钟便能绕地球一圈;眼界宽,视野开阔,相同视角是飞机观测的几万倍;限制少,可自由飞越地球上的任何地区,在为己方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敌方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
因此,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以美、俄为代表的军事强国便一直致力于“以导反星”“以星反星”“以能反星”等反卫星武器的研制,并把其作为控制太空、消除威胁、夺取制天权的重要武器装备。
反卫星的技术
反卫星技术是指从地面、空中或外层空间攻击敌方卫星的军事技术。当前,反卫星技术主要包括核能反卫星、直升式动能反卫星、定向能反卫星、共轨反卫星等四种技术类型。核能反卫星技术杀伤距离大、技术门槛低,但因其产生的巨大附带损伤,实用价值并不大。直升式动能反卫星技术可看作是反导技术的延伸,是目前掌握精确制导技术的军事大国广泛采用的反卫星手段。
而以激光武器为代表的定向能反卫星技术和俘获式共轨反卫星技术,既不易产生太空碎片,又可将低、中、高轨道的卫星全部纳入打击范围,极具作战应用潜力,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和竞相发展。与此同时,电子对抗式和网络攻击式等隐秘无形的卫星软杀伤技术手段也渐露锋芒。
反卫星的战术
一般来讲,反卫星战术有共轨式、直接上升式、定向能式和电磁干扰式等四种作战形式。主要靠反卫星卫星和反卫星导弹以及反卫星电子干扰站实现。
共轨式反卫星是将反卫星武器射入目标卫星的轨道,对其进行追踪,然后利用动能或核爆炸将其摧毁。它的作用距离远,杀伤半径大,在武器本身的制导精度较差情况下仍能破坏目标。但其缺点是准确度低,反应速度慢,从升空到摧毁要几天的时间;另外,核弹的附加破坏效应大,也容易给己方卫星造成威胁;而且一旦使用,有引发核大战的危险。
直接上升式反卫星是指反卫星导弹不进入目标卫星的轨道,而只是当目标卫星经过上空时,依靠弹上的小型跟踪器,直接发现目标卫星并对其进行瞄准攻击,直接摧毁。
定向能反卫星是指利用如激光、粒子束和大功率微波束等武器,通过发射高能激光束、粒子束和微波束照射目标卫星,将其彻底摧毁或使其敏感电子元件失效,丧失工作能力。
电磁干扰反卫星是利用卫星电子干扰技术使卫星和地面站之间无法进行通信,从而达到使卫星失效的目的,这是最早、最普遍、最基础的反卫星战术。
我国的反卫星技术
苏联是最早发展卫星技术的国家,而美国是最早发展反卫星技术的国家,世界反卫星的历程基本就是两国你来我往的斗法过程。
我国从2005年开始进行反卫星试验,前期主要是对武器功能的一些检测,虽然起步较晚,但并没有落后,在反卫星导弹和卫星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2007年1月11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一枚SC-19,也叫作DN-1的反卫星导弹,该导弹携带动能弹头,以每秒8公里的速度,击毁了轨道高度863公里,重750公斤已报废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这是我国第一次成功地拦截人造卫星,自此,我国正式踏入了反卫星技术领域。
之后,我国又相继研制出了第二代DN-2和第三代DN-3两款最新反卫星导弹,并在2013年5月和2017年7月23日分别进行了2次成功试验。DN-1、DN-2和DN-3反卫星导弹的成功研发,将低、中、高轨道全面覆盖,人造卫星基本都处于我国反卫星导弹的打击范围之内,这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技术已进入世界一流水平。
除反卫星导弹外,我国还研制了一款用于反卫星实验的卫星,该卫星装置了机械手臂,可以变轨,能对其他卫星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应用便捷又灵活,是我国反卫星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反卫星的趋势
为了争夺空间优势,保证国家安全,反卫星武器和卫星防御的斗争必将愈演愈烈。目前,反卫星技术主要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反卫星与反导结合,利用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动能武器的反卫星能力。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和动能反卫星武器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能够在大气层外拦截弹道导弹的武器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反卫星的能力,所以,把反导与反卫星结合,通过反导技术的发展推动反卫星技术的发展是当前国际反卫星的趋势之一。
发展微小卫星,发挥其反卫星的能力。现代微小卫星研制周期短、建设成本低、系统投资少、抗毁能力强、设备更新快,可快速、机动、搭载发射,能有效提供各种战场战术支持,特别是具有隐蔽性好、攻击突发性强和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能够移动到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任何位置,甚至能够围绕其他卫星执行接近操作,发起攻击,潜力巨大。
目前,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强国在反卫星武器的研制上已从装载普通炸药的“杀手”式卫星、“微型寻的导弹”等同归于尽的思路向新概念武器转变,定向能武器已成为反卫星武器新的利器,而其中,激光反卫星武器更是最具威慑、最有效的武器。激光反卫星武器的发展重点是地基和空基反卫星技术。软硬结合,进一步重视电子对抗等软杀伤手段的运用。对传统电子干扰等软杀伤技术的创新、发展、运用,通过发展可逆的非物理摧毁性质的反卫星武器,在一定时间内干扰、欺骗或阻止目标卫星发挥有效功能,也是各国非常重视并不断开发的领域。
当前,自主逼近、交会对接等复杂的航天技术已经在反卫星武器上进行应用,比如,卫星捕获武器等天基反卫星武器作战时,需要具有轨道机动和逼近绕飞的能力,而自主逼近、交会对接技术便解决了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