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原 李宁馨
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京津冀地域相连,生态环境连为一体,生态治理协同步伐紧密,天津在生态环保领域多措并举,为京津冀协作机制步入健康轨道交上合格成绩单。
天津市积极与京冀生态环境系统交流互动形成合力,跨界污染应对能力明显提升。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天津市PM2.5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排名第五;重污染天数4天,在“2+26”城市中重污染天数最少,排名第一,同比减少8天。PM2.5浓度及重污染天数两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2020年至2021年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为区域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上,京津冀逐步体现协同要求。如统一协调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安排,率先在省级层面为全国区域协同立法提供了范本,完善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制度体系。
同时,京津冀协同减排,紧盯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领域,推进结构调整,深化治污减排。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在“津城”与“滨城”之间,修筑一条绵延736平方公里的绿色走廊,成为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还升级保护修复了875平方公里天然湿地、153公里海岸线综合治理,守牢生态安全边界。
2020年,天津市坚持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新建项目“五控”治气,燃煤锅炉全部达到超低排放或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燃气锅炉基本完成低氮改造,593家重点企业完成VOCs升级治理,淘汰老旧车6.8万辆。
“我市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圆满收官,生态环境实现总体性、历史性、突破性好转。”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温武瑞告诉记者,下一步,天津市要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不断贡献蓝天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