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同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我国基础研究短板依然突出。包括高端芯片、农作物种子在内的一些“卡脖子”难题,其深层原因还是基础不牢。基础研究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是投入总量与结构不够合理。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仍较少,且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企业投入少。二是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面临挑战。在领军人才方面,我国缺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缺少能够自主提出重大原创科学问题、建立理论体系、形成学派的顶尖科学家群体。在后备队伍方面,青年科研人员收入偏低,基础研究科研岗位收入相对更低,人才流失严重。三是支持和评价机制有待完善。当前科研投入中,长期稳定的投入占比过低,竞争导向的科研资源分配方式更有利于“短平快”的项目,不利于基础研究。评价机制也影响科研导向,现行评价机制使科研人员往往倾向于选择易出成果、风险较小的课题。
为推动“十四五”规划科技创新相关目标的落实,建议:
一、多渠道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发挥中央财政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引导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明确制定直接针对基础研究的优惠税制。为企业搭建更多先进的共性科研平台。通过政府采购补贴、贴息贷款等方式激励创新产品的开发,将企业的基础研究投入和未来竞争力连在一起。引导社会基金、社会捐助、科技金融对基础研究领域增加投入。
二、不断壮大基础科研人才队伍。在全球范围吸引人才,设立定位为资助全球顶尖基础研究人才的研究基金,搭建国际一流科学研究平台与设施,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给予顶尖科学家更多的科研自主权。在重点领域按国际薪酬水平招聘青年人才,通过提供保障性住房等方式,解决青年人才的后顾之忧。发挥基础研究培养人才的功能,赋予高层次领军人才承担培养青年学术骨干的责任。
三、完善基础研究支持和评价机制。按照基础研究的规律来规划项目周期,建立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提高科研投入中稳定支持的比例,增加非竞争性科研经费支持。注重对基础学科小项目的支持,鼓励对小问题、细领域深入研究。探索建立依赖“小同行”和国际水平专家的项目评审机制,放宽评价周期,给科研人员创造潜心研究的环境。进一步深化“破四唯”,建立起由科学家主导的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分类科技评价体系,形成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科技创新生态。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重要的是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效释放潜能。
希望全社会能更加重视、持之以恒支持和加强基础研究,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支撑,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