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共中央对全党全社会提出的历史性战略任务,是我国立足“三新”、构建新的国际关系的主动选择。4月,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部分委员就此进行调研。我们认为,当前,必须抓住“十四五”这个关键窗口期,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认识的片面性。一些地区、企业将碳达峰误解为短期冲高目标,工作上出现冒进。二是认识不到位。对实现“双碳”必要性和有利条件认识不够,畏难情绪大。三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和政策措施不明,相应体制机制、法律保障及部门职能调整还未到位。四是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难度大。五是碳排放标准不明、碳源碳汇底数不清,技术及基础工作薄弱。
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发展改革工作全局。“十四五”这五年要集中力量打基础、建机制、定政策、明标准、理顺关系。妥善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短期和中长期、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眼全局算大账算总账,科学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和碳中和长远规划。
二、积极构建碳达峰、碳中和制度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全国统筹,推进政策创新,强化部门合力,推广先进经验。完善法律体系,立足“双碳”视角对相关法律进行审视完善,重点加快能源法修订和碳排放权交易立法。
三、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继续压减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大幅度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建立满足水电、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要求的新型电力系统。积极开展用于碳封存的地球结构勘测研究和试验,建立碳封存的技术链、产业链和资本链。
四、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联合攻关和推广应用。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制定发布重大工业低碳技术目录,积极发展技术除碳;建立煤炭、石油、石化、电厂等相关行业联动机制,解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成本高、效率低问题。
五、加强碳汇研究,全方位提升固碳增汇能力。积极推进“两增加一减少”(即增加清洁能源比重和碳汇能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程,优化和提升义务植树行动,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持续支持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六、树立系统安全观,协同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妥善处理减污降碳与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粮食、生态、金融、就业及社会安全的关系。突出气候治理引领作用,编制分领域、分行业行动方案,建立全国统一碳核算标准体系。大力构建全民参与的绿色低碳节能生产生活方式,为我国绿色发展营造有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