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靓
在经历了“无与伦比”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又一次为灿烂的中华文明拥抱奥林匹克运动创造了机遇。现在,冬奥会筹办工作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各界都对此充满期待。此次视察中,身为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副部长的王艳霞委员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介绍了筹办工作相关情况。
记者:怎么看待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重大意义?
王艳霞:北京冬奥会是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过程中的重大国际性活动。北京冬奥会的顺利筹办和举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积极意义,也可以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冬奥会的筹办过程本身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它对于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也非常重要。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开始参与冰雪运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这对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体育精神很有助益。
记者:北京已经举办过2008年奥运会,它将成为唯一举办过两次奥运会的城市,当时选址为什么选中北京和张家口?
王艳霞:举办冬奥会需要所在城市乃至国家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及连接赛区的便利交通条件,尤其举办冬奥会雪上项目还有对气候、山形地貌等严格要求。冬奥会新建竞赛场馆成本高、专业性强,对场馆赛后利用是一个挑战。在北京举办,能充分利用2008年奥运会场馆资源,使办赛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北京的冰雪运动也有一定的基础,城市经济实力更是毋庸置疑。张家口毗连北京,气候条件、山体条件也都比较合适,特别是崇礼冰雪运动开展得较好,京张高铁的开通让京张两个赛区连接更紧密了,从各方面因素来说,这个选址都是比较合适的。
记者: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在疫情防控方面,北京冬奥会有哪些应对措施?
王艳霞:针对疫情风险,北京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世界卫生组织等成立疫情防控专项工作组,与国家卫健委组建专班和专家组,制定赛前附条件短期来华人员疫情防控方案和赛时疫情防控总体指导意见,并已获中央批准。针对东京奥运会推迟举办的关联影响,也会密切跟踪,及时优化调整方案预案。届时,针对运动员、随队官员、技术官员、赛事转播团队、志愿者等不同群体,我们都会有相应的防疫要求、标准和措施,41家定点医疗卫生机构也做好了准备。目前看来,我们有信心确保北京冬奥会的安全举办。
记者:这届冬奥会也是绿色冬奥、科技冬奥,可否介绍下这方面情况?
王艳霞:“绿色办奥”理念体现在筹办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我们将通过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等减排措施,努力实现北京冬奥会碳排放全部中和。我们的竞赛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在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等4个场馆使用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这都是奥运历史首创,将基本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冬奥场馆所在区域将实现5G信号的覆盖,云转播、氢燃料电池等科技冬奥示范项目也在加快实施,我们还建成了海陀山天气雷达、赛道气象站等各类气象探测设备。另外,从场地设施建设、赛事装备到运动员训练等等各方面,都采用了大量高科技,“科技奥运”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