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化周刊

丘树宏:在大地上书写

本报记者 谢颖

“诗歌创作的题材和风格在坚持真善美的前提下,必须要开放多元,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诗歌创作的多样性,是著名诗人丘树宏的创作理念,日前在北京湖边草书店举行的“献礼2021——丘树宏二十部史诗发布座谈会”上,他如是说道。

史诗,是丘树宏最鲜明的创作特色。《孙中山》《南越王赵佗》《海上丝路》《咸水歌》《宋庆龄》《MACAU·澳门》……20部史诗呈现出诗人为时代而歌的家国情怀,具有宏阔的历史感和时代感,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谈及这些凸显出“大我”的作品,丘树宏却从“小我”说起。热爱文学的他从小就开始业余诗歌创作,多为爱情诗、哲理诗等类型的“小我”作品。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的建设如火如荼。已是老家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的丘树宏“凭着一股热血、一个挑战自己的想法”,来到珠海。干事业的同时,丘树宏的诗歌创作,也开始将如火如荼的特区建设作为主题来展开。

1995年,丘树宏担任珠海市体改委领导,经济体制改革成为主业,所涉及的范畴更加广泛,并极具挑战性,于是文学创作的主题和形式也相应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期间,在文学上我从原来的‘小我’完全走向了‘大我’,开始创作大量反映珠海以至国家改革开放主题的诗歌。这样一来,我的视野开阔了,作品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阔,写作越来越大气了。”

2004年,丘树宏到中山任职,从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到市政协主席,以及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等,随着各个岗位的变化和各项业务工作的推进,丘树宏感到,自己的写作事业也进入了人生最繁盛的一个高潮。20部大型舞台作品和大型史诗,填补了许多重大历史题材作品的空白。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史诗作品有着多元的呈现形式,交响组歌、大型电视文艺片、音乐舞蹈史诗等。这缘于丘树宏力倡力行多文体写作,在他看来,将文本升级成为音频、视频和现代多媒体产品,使得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作品走出“小众”的圈子,走向大众、走向基层、走向社会,大大扩展了作品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谈及未来的创作计划,丘树宏说,唯有继续孜孜坚持“诗写人生路”,永远以初心、以情怀,永远用辛勤、用奉献,来回报人生的缘分和福分,“这是我一生无可回避的选择和责任、一生义不容辞的义务和使命”。

2021-06-07 谢颖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7683.html 1 丘树宏:在大地上书写 7,68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