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志余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意义,科学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总结了实施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宝贵经验,系统阐释了继续科学推进实施调水工程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需要在全面加强节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前提下,统筹加强需求和供给管理,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继续科学推进实施调水工程,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坚持节水优先方针,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存在。同时全社会节水意识不强、用水粗放、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情况依然存在。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把节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以节水减排增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实施节水评价制度,加强重点监控用水户监督管理,制定覆盖不同农作物、工业产品、生活服务业的用水定额标准体系,要将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推动用水方式进一步向节约集约转变。
建立刚性约束制度,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就是要以水定需,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城市、产业、土地、人口发展都要控制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内。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的指导意见,明确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管理制度、工作措施及考核办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坚决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科学实施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以长江丰富水源为依托,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通过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4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国家水网骨干,实现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由于跨流域调水工程涉及面广、调水线路长、影响因素多、技术难度大,建议统筹发展和安全,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统筹调出区域和调入区域用水需求,研判把握水资源长远供求趋势、区域分布、结构特征,对《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进行评估,深化东线二期、引江补汉、南水北调西线等后续工程规划和建设方案的比选论证,科学确定工程规模和总体布局,确保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为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建议按照保护责任共担、流域环境共治、生态效益共享的原则,积极建立调水工程生态补偿机制。
实施精确精准调水,优化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南水北调工程通水运行以来,各有关单位根据职责有序实施,加强从水源到用户的精准调度,较好地完成了供水保障。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可加强来水预测预报,根据来水情况和用水需求,实施精细化调度,动态调整调水过程,尽量增加水资源供给;受水区要统筹南水北调供水和当地水资源,大力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的限采压采,合理配置调水、地表水、再生水、淡化海水等多种水资源,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