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安强 王菡娟
这些天,随着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椹果生态文化节的举办,夏津也迎来一年中最为热闹的时候,周边甚至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来品尝百年桑葚树上的甜美果实。这些百年桑树不仅是水土保持的“利器”,还成为当地百姓的“摇钱树”。
曾经“无风三尺土”
夏津,隶属山东省德州市,因“齐晋会盟之要津”而得名,它南接聊城,北依德州,东跨马颊河与平原、高唐相邻,西隔京杭大运河与临清、清河相望。
但在历史上,夏津却饱受沙尘之苦。
2600年前,黄河第一次大徙漫溢夏津,形成204平方公里的古道和扇形地,风沙流蚕食农田,水土流失严重。
“沙土地,年年荒,不长庄稼不收粮”“无风三尺土,有风沙满天,关门盖着锅,土饭一起咽”,当年流传在夏津的歌谣描述了当年的景象。
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十三年,朱国祥来到夏津县担任知县,开启了夏津大规模种植桑树的历史。
如何才能改造这千百年来的沙河地?据记载,朱国祥调查走访发现,夏津沙河地区在元、明时期就有植桑的传统,但是并不成规模。
于是,朱国祥鼓励当地农民种植桑树、枣树,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同时自创“包袱地”固沙法,即在一块地四周种树,中间种庄稼。
“四面的树可以防风,沙土就不游移,可以固定下来了。”夏津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种植桑树的好处。
当年夏津种植了多少桑树?历史记载“此间树木繁盛,援木攀行二十余里”,最盛时期夏津境内有8万亩之多,由于历史上古桑树群几经浩劫,现仅遗存古桑树6000多亩,百年以上古椹树2万余株。
“到黄河故道吃桑葚。”如今,黄河故道这百年桑树远近闻名。当地人告诉记者,生态文化节期间,周边的饭店都“一座难求”。
2018年4月,夏津古桑树群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在当地水利人看来,桑树的种植不仅是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为日后夏津的风沙治理奠定了基础。
如今“百年桑树能摇钱”
仅仅靠简单的种植桑树并不能让夏津摆脱风沙的困扰。
夏津县水利局局长孙家滨说,20世纪80年代初,夏津还是“春风一刮沙满天,越冬小麦连根端,春播常常搞几遍,遇到旱涝就贱年”的景象。
据介绍,1984年以来,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进驻夏津,深入研究10年,将农田林网、水土保持林、经济林统一规划,修沟渠路,建桥涵闸,健全抗旱排涝蓄水体系,走出了一条平原风沙区生态保护、治理水土流失的特色之路。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夏津县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突出夏津县特色及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以椹果为主的特色经济林,总面积达到12.8万亩。
同时,夏津县对水土资源进行重新挖掘和整合,科学规划,建设黄河森林公园,结合水土保持治理成果,先后建成了“杏邬园”“梨花园”“颐寿园”“槐林园”等十个特色果木、林木景区,森林覆盖率由治理前的28%提高到61.8%。
截至2019年,夏津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3万亩,占全县沙区总面积的80%。风沙危害得到初步控制,局部水土流失得到根治。
目前,黄河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利风景区,每年来黄河故道观光旅游的游客达20万人次左右。
如今的夏津,早已没有了连绵起伏的沙丘,到处是绿树、湖泊和水草。朱国祥大概也没有想到,他当年带领百姓栽下的桑树,不仅活得苍劲,还长成了“摇钱树”。
在黄河森林公园里,张大爷正在养护他家祖辈传下来的18棵古桑树,“以前这果子也卖不上什么好价钱,现在可不一样了,不仅能卖果子,还能酿果酒,桑叶摘下来制成霜桑叶茶。桑果烘干后,还可制作成果干和椹果糕等多种产品。销路我们也不愁,有企业上门收。一棵古树一年至少可以收入上千元。”
原来,夏津立足生态优势,推进绿色发展,在保护中开发,桑产业正加速挣脱“一粒果”的束缚,从桑黄、椹果酒、椹叶茶到药品、食品、饮品、保健品,多元化利用令桑产业从各个环节、不同产业融入了现代农业。
据介绍,夏津与西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推动“桑”的全元素利用、全方位开发,进军大健康产业,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仅一粒椹果就开发有椹果酒、椹叶茶等近30类商品,经过二产加工增值,再通过三产的营销服务,使小小桑椹身价倍增,桑椹种植户户均年增收2万多元。
“不仅风沙没有了,日子还越来越好了,我这桑树可真是宝贝啊!”张大爷说。
做足水文章
风沙固定了,百姓增收了,但如何让这座城市更美丽成为水利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夏津水资源异常短缺,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的8%。”孙家滨坦言,“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自西南至东北穿越夏津,改变我们的水格局,我们的水文章也越做越大。”
据介绍,夏津利用南水北调建设白马湖水库,建设两库联通工程,使夏津水库和白马湖水库互联互通,也实现了黄河水、长江水双水源的保障。
“如今引黄灌渠四通八达,直达田间地头,老百姓再也不用为打井浇地发愁了。”孙家滨告诉记者,夏津是农业大县,一方面通过调引黄河水,保证群众饮水安全和农业灌溉。另一方面,通过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调引长江水,用于工业发展。
2021年,夏津在调引长江水200万立方米的基础上,增加到300万立方米。除了浅层地下水(地热资源)外,夏津拥有黄河、长江水两个补充水源。
2008年,夏津境内的六五河被确定为南水北调东线鲁北段输水干渠。山东省实施截污导流工程,夏津顺势而为,把水利建设与市政建设相结合,把治污建设与景观建设相结合,把自然景观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建设了“一河三区”水生态工程,即六五河城区段生态河道、龙湖湿地区、六五河湿地区、九龙口湿地区,形成了九龙口湿地水利风景区的基本格局。
站在九龙口湿地水利风景区,只见湿地水面宽阔,野鸭嬉戏;岸边小桥流水,芦荡清风。“林映水中鱼游荷,云落水底鸟穿波”,景色浑然天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夏津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