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意周刊

我所感受的“三农”巨变

陕西彬县 聂艳娥

30多年前,我出生在西北大地上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这里的人祖祖辈辈守着一亩三分田,过着靠天吃饭的农耕生活,是中国大地上众多村落的一个缩影。伴随着祖国前进的步伐,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时候我最开心的事是和父亲一起去附近镇上的粮站“交公粮”,他骑着永久牌自行车载着一大袋粮食,我坐在前面横档上唱着儿歌。我喜欢看粮站门前长长的队伍和整整齐齐的粮食袋子,长大后才知道“交公粮”就是缴纳农业税,当时国家财政收入低,单纯的工业生产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尤其是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只能靠农业税来补救。但随着中央和地方经济实力日益强盛,国家开始重视“三农”问题,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取消了农业税,农民“交公粮”成为历史。据史料记载,中国的农业税起于春秋鲁国时期的“初税亩”,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被称为“皇粮国税”的税种整整实施了2300年。现如今,国家把农业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04年开始,国家每年都会下发有关扶持“三农”发展的一号文件,农业奖补、建设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加大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等惠农政策举措全面实施,畜牧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矿产资源开发等多门类多形态的农副产业逐渐兴起,有效保证了农业生产、稳住了国家“大粮仓”,促进现代化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忆中,农村的路多是羊肠小道,最怕下雨天,走在路上稍不留心就是一个趔趄或者摔成“狗啃泥”。农村的房子很矮,室内光线也不太好,通常是一家几口人挤在一间房内。全村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两口水井,每家每户都要去挑水吃。那时候的农村没什么非农产业,在我5岁那年,村上建成了第一个砖瓦厂,泥胚制作、砖瓦烘烧、出窑、装车销售……都是人工操作,村里的农民逐步过上了半工半农的生活,走上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村工业化道路。据统计,1991年期间全国乡镇企业吸纳的劳动力高达1个亿。现如今,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盖起了干净整齐的小洋房,引进了安全便捷的自来水,装上了节能环保的热水器,村里修建了宽敞平整的通村路,配备了完善齐全的基础设施,农闲时间村民们可以在附近的小广场上唱歌跳舞、锻炼身体,农村变成了真正宜养宜居的好去处。

上小学时,有一天,在外做生意的二叔开回了村里的第一辆小轿车——桑塔纳,轰动了整个村子,全村男女老少纷纷前来观摩,二叔自豪地载着村里人体验坐车的感觉。印象最深的还要数村里人凑在我家看电视的情景,那时电视机是稀缺品,我家买回来了村里的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夏天的夜里,村里男女老少围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观看最新热播电视剧。现如今,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持续实施惠民政策,加强助农、富农产业发展,农民日子过宽裕了,特别是工资性收入超过了农业经营收入,收入不再主要靠地里“刨食”。同时,随着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持续推进,农村教育、养老、医疗卫生、大病统筹、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农民真正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富足新生活。

2021-05-31 聂艳娥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7317.html 1 我所感受的“三农”巨变 7,31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