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娟丽
中午,漫无目的地走到了位于北京内宫门口二条的鲁迅博物馆。不想是个周一,例行休馆。正欲离去,大门右侧的灰色墙面上,一个指示牌吸引了我的注意。白色底板上,绿色的鲁迅侧面肖像下写着“鲁迅书店”。跟随箭头往右走,很快就发现了新天地。
青砖黛瓦,门帘处,黑色的木板上,印刻着墨绿色的书店名称。左侧墙根处种着一排翠竹,墙面上,是巨幅的鲁迅黑白照片。照片中,先生坐在藤椅上,眼神专注。照片掩隐在翠竹中,浑然一体,仿若先生此时就坐在书店院子里一般。
进门处,贴着一副对联。上联:莽原野草热风奔流一人知己;下联:呐喊彷徨三闲二心斯世同怀;横批:故事新编。读罢,脑海中一系列鲁迅的经典著作一起翻涌而出,让人不禁叫绝。此时,倘往左走,是一间茶室;往右看,墙面上是一幅鲁迅先生在书房与青年交流的画像;直走,通过贴有对联的门口,就是书店了。
墨绿和白是书店的主色调,不大的面积,却有一个专门的展示空间。书店靠墙一侧的橱窗内,有数十册泛黄的鲁迅旧作,既有我们熟知的《呐喊》《彷徨》等小说,也有其杂文集《野草》《坟》《且介亭杂文》等,还有出版于20世纪20年代的鲁迅学术著述的代表作《中国小说史略》。斑驳的封面,好似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不用开口说话,人们便懂得了岁月。
书店主要经营人文社科、文学艺术类图书。案台上的图书,几乎清一色的严肃面孔。当你走到它面前,它不动声色,淡然处之,全然没有其他书店常有的花枝招展般的热烈。
书店最里面有一个讲台,店员介绍,这里定期举办讲座、论坛等文化活动。一直以来,鲁迅博物馆和其他文博单位一样,承担了文化宣传、社会教育等职能,前来参观的观众在浏览鲁迅博物馆内展陈的同时,更有深入了解鲁迅其人、其文的需求。2018年10月,鲁迅书店应运而生,旨在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学习阅读鲁迅文论的场所。
中午一遇,匆匆告别,心里却格外惦记这胡同里的书店来。查阅资料,才知道鲁迅先生真开过书店。1927年,鲁迅就在广州芳草街租了房子开了“北新书屋”。虽然书店只生存了几个月,但先生的书店情结可见一斑。
第二天中午,我又一次来到内宫门口二条。这次,我先去了鲁迅博物馆。这里,有鲁迅的生平展览,从绍兴、南京、日本、杭州、北京、厦门、广州到上海,先生一生的足迹,展现出不畏艰险、以文救国、敢于战斗的民族精神,让人动容。
参观完博物馆,可以直接通往鲁迅书店。带着先生的一生再走进这家书店,感受更加不同。难怪在书店开业时,有人寄望,鲁迅书店不应是一间普通的书店,要更加突出它的思想性、特色性、专题性。
正午的书店,人很少,安静得就像一间居家书房。选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前就是鲁迅博物馆,玻璃的书桌下,陈列着鲁迅先生当年的旧书和手稿。墙面上,挂着他与妻子许广平、儿子周海婴一家三口的照片。恍惚间,觉得这也许是先生当年写作过的书斋,那凝重的气息仿佛还在。这时,再捧起一本本鲁迅的著作,仿若触摸到先生当年的生活,内心越发升腾起由衷的敬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