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苏炳培 张希
“女性为驸马,教我如何得定神……”5月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珠山公园鹤岗楼前,自治区政协全媒体协商节目《桂在协商》之梧州地方戏曲传承和发展专题协商现场,两名小学生正在表演《女驸马之洞房》粤剧折子戏,一招一式、有板有眼。
表演者是该市新兴小学的六年级学生陈李婷和邓雁瑜。去年11月,陈李婷正是凭此剧,摘得第二十四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个人项目地方戏曲组“小梅花”奖。
▲▲▲文化·建言
什么是粤剧?
一名叫董思媛的小朋友记得,2017年,8位粤剧“梅花奖”得主在广西(梧州)粤剧节同台献艺。爷爷奶奶带着6岁的她连看6场,从此她爱上了粤剧,开始收藏粤剧海报,也成了央视戏曲频道的“粉丝”。
这就是粤剧。
作为国家和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粤剧,在梧州群众基础好、覆盖人群广。虽然是从广东传入,但20世纪50至80年代,梧州粤剧团创作出《女驸马》《杨门女将》等一批优秀作品,也培养了以“广西红线女”潘楚华为领军的表演艺术家。首次赴港演出创造了连演13场、场场爆满、观众上万的奇迹;赴穗演出,7000多座位的广州中山纪念堂,连演7场更是座无虚席。
粤剧在新时代里,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传戏传艺、创新发展。”曾任8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的市政协主席黄振饶对此认识清醒,在他看来,2015年7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给地方戏曲文化传承和发展鼓满了一帆东风。
正是这年开始,市政协先后提交了《加大梧州粤剧保护与传承力度的建议》《关于加强我市粤剧创编工作的建议》《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地方戏曲保护传承发展的建议》等调研报告和提案,持续为“传戏传艺、创新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建立市财政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并通过精品名剧创作,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
“成立市粤剧研究会,让退下来的演员转岗研究会从事创编和教学研究,解决创编人员和演艺人员的不足。”
……
“加强‘师带徒’传艺或委培方式;加强名家传戏,培育新群体观众。”
但当务之急,还是要深化粤剧进校园活动,“毕竟粤剧人才、观众的未来都在学校、在年青的一代。”
▲▲▲播种·传承
田,多耕种方能增产;人,多熏陶自然默化。
2014年,该市先从8所中小学开始试点粤剧进校园。结果发现,最大问题就是缺少教材和氛围。
“编写专门的普及粤剧教材,开展全市中小学生粤剧大赛,增加学生兴趣和参与度。”对市政协的建言,市教育局很快组织编写并发放了4万多册《梨园百花韵飘香》等教材,并决定自2015年始,每两年举办一届师生粤剧粤曲表演大赛。
“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新苗好苗,多名学生获得了‘小梅花’奖,陈李婷便是其中一位。”市新兴小学音乐教师龚家裕十分赞赏戏曲进校园和师生粤剧大赛。
粤剧进入梧州市第十一中学已有7个年头。今年4月25日,市政协再次组织委员走进该校。在新绿满枝的校园里,委员参观了粤剧脸谱传习工作坊、粤剧传习社。当一曲粤剧《得胜令》选段的下课铃响过之后,同学三三两两在走廊、操场上互相展示粤剧身段、哼起粤剧粤曲。见此情景的委员纷纷竖起大拇指:“值!”
作为该校的粤剧指导老师,市政协委员、市群众艺术馆馆长陈强与其他粤剧老师一起,7年来坚持为建设教育创新实验室、传习社等尽心播种。有一组数据可以印证:7年来该校共排演22个粤剧曲目,其中7个分获全国、广西和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奖。3名老师成为粤剧脸谱(非遗)第三代传人。先后举办粤剧讲座23场次,承接戏曲进校园大型活动18场次。
戏曲进校园的梧州经验,也入选了中宣部《2018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正是通过多部门联动,以“上好一堂戏曲课”“学会一首戏曲”“欣赏一台好戏”“聆听一场戏曲讲座”“出好一期戏曲宣传板报”“五个一”为抓手,该市扎实推进戏曲文化融入课堂和课外活动。到2018年底,全市867所大中小学“戏曲进校园”“戏曲进课堂”实现了全覆盖。
▲▲▲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有40年从艺经验的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戏剧院院长龙倩认为,地方传统戏曲要发展,首要是坚定文化自信,代表一个时代的优秀剧目,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凝聚中国力量。
2019年9月,广西南曲《香莲传》获得第九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原来没有广西南曲这个曲种。”黄振饶说。
作为梧州粤剧创造性转化成果,这个只有3月龄的“新生儿”赢得一片赞誉。2019年6月,由广西群艺馆老师刘筱媛结合粤曲和梧州民歌小调创作、梧州粤剧演员钟杏沂出演的《香莲传》,入选第五届“南山杯”全国曲艺新人新作展演节目,得到中国曲协专家充分肯定,并建议创立一个地方新曲种。
“活化粤剧,实现文化产业升级。”广东省政协委员、两度获得中国戏曲梅花奖的欧凯明支招:打造以粤剧表演为特色的旅游演艺项目,打造粤剧文创产品,培育粤剧相关文创产业,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今天,地方戏曲文化播下的是种子;明天,中华文化大花园里将增添更多的姹紫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