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委员记者 李健
听闻袁隆平院士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我深感悲痛!
我出生在湖南省安江农校,袁隆平先生曾经工作过的单位。1953年至1971年,袁隆平先生在安江农校工作。1962年至1971年,我父亲在安江农校工作,与袁隆平是同事。小时候的我,从父亲那里听说了不少关于袁隆平的故事。
回顾青春过往,父母以及父亲同事袁隆平对我的影响最大。
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科技工作者,他立志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几十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
据我父亲说,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时,条件很苦。研究农业常需要晒在太阳底下、泡在泥水地里,不仅是一种繁杂、重复、单调的工作,也是一件艰苦的差事;在生活上,袁隆平生活简朴,科研繁忙时吃饭也没有规律,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一件衣服要穿很多天才洗一次。
我上高中的时候,父亲作为农业技术人员在芷江推广杂交水稻,我也随他一起参与了一些工作。当时我的工作就是数谷子的数量,看看一株杂交水稻的产量与一株普通水稻的产量谁多,这样就能够把杂交水稻与普通水稻进行对比分析。从那时起,我渐渐有了严谨研究的科学意识。
袁隆平院士具有甘于寂寞、矢志追求、默默无闻的科研精神,不畏艰辛、执着追求、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我的生活和工作,使我终生都感受着一种深沉的动力,激励我不断奋进。
2013年2月,获知自己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时,我感慨良多,能够像袁隆平院士一样成为全国政协委员,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同样是无党派人士身份,一份敬仰和祝福始终存在心底。
原计划今年拜访袁隆平前辈,谁知没有这个机会了,痛心!袁隆平院士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人类粮食的守护者。袁隆平精神万古长存!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