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化周刊

《抗“疫”者说》:

书写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报告”

抗疫者说

张吴越

作为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曾经的重灾区,湖北省的抗“疫”行动是“抗击疫情的中国行动”的缩影,讲好湖北抗“疫”行动故事至关重要。《抗“疫”者说》由35位曾置身于湖北抗“疫”一线的见证者与行动者合著而成,运用采写、自述、汇总编写的方式,一方面真实还原了抗“疫”胶着期各行各业的抗“疫”场景和一线故事,另一方面兼顾了普通民众疫情防控期间居家抗“疫”的日常与心态,让读者听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躬身入局的普通人的声音,看见由社会各领域个体共同构成的“治理共同体”所产生的强大合力。

《抗“疫”者说》具有鲜明的纪实日志式叙事特征,着力述写“小人物的小故事”,这种口述抗“疫”笔记在形式上更显通俗,在内容上更显真实,在本质上构成一个窗口——它观照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之下,每一位平凡的个体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位置、在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作用。

本书体现了多元治理主体的自愿协同。书中再现了各行业、各领域党委抗“疫”指挥部有序、攻坚的工作景象,勾勒了基层党员们身先士卒的先锋画像,客观印证了党在抗“疫”阻击战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书中的基层干部成为社区“守门人”与“服务员”,公安机关工作者化身城市“保护神”,交通运输部门工作者充当物资“运送员”与“协调者”,凸显政府管理社会、服务大众的功能;书中的许多故事由普通百姓述写,他们或投身于志愿服务,或自主隔离,公众广泛参与、守望相助是进行群众间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最好方式。由此可见,本书的多元叙述主体,实际是多元的社会治理主体,他们共同建构了集组织、制度、运行、评价、保障于一体的社会治理体系。

本书着墨于社会自组织功能的有效发挥。从乡镇干部对乡民的监督与动员,到公益协会对后勤与慈善救助工作的执行,从媒体机构对疫情之下众生相的记录,到教育工作者对临时“接线员”工作的配合,从海归医学博士积极研发药物、外省医生就地增援,到佛教徒们对物资汇集与流通力所能及的帮助……书中所描摹的每一个社会自组织,都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的齿轮,主动入局推动风险之下的社会更加平稳、高效运转。

本书也展示了社会治理过程中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之矛盾的化解之道。政府层面,官方决策要协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兼顾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因此,在规章制定、物资调配等问题之上,伸张与收缩共存;个人层面,几乎每一位口述者都拥有作为“服务者”“工作者”尽职尽责、无私无畏的一面,同样也拥有作为“普通人”、作为家庭中的一分子瞻前顾后、愤怒畏惧的一面,面对现实与死亡,他们抉择善恶,选择救赎自我,也救赎他人。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矛盾冲突之中,每一个“小人物”最终都选择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结在一起,每一个“小故事”汇集成全局图景,所有社会力量共同凝聚,形成责任共担、利益相连、命运相依、价值共通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2020年的这场抗“疫”斗争是对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一次大考,也是不断完善社会治理结构的一次契机。《抗“疫”者说》的面世,毋宁说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实践报告,它不仅说好了湖北抗“疫”故事、展现了“抗击疫情的中国行动”,也证明新时代党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无往而不胜的制度优势。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2021-05-24 张吴越 《抗“疫”者说》: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968.html 1 书写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报告” 6,96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