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难忘30年前的那3天时光

李寅峰

第一天,早上开门就进去参观,中途啃一个面包当午餐,下午三四点,被工作人员提醒,该清场了,于是离开……

第二天,早上开门后接着进去,从昨天被清场的地方开始,继续参观,依然是面包陪伴,下午三四点再次被清场……

第三天,又是上一天的重复。不同的是,这一次清场前,终于快要看到尾声,匆匆览过,算是完成全部观展任务。

我的首次博物馆之旅,就是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中连泡三天。说话间,那已是30多年前的事儿了。

那时候,读中学的我在父母的鼓励下,首次独自一人踏上远程旅途,火车、汽车地颠簸进京,又手持地图地铁、公交地找到刚毕业分配到京工作的姐姐。看着突然出现的我,姐姐真是惊讶坏了。

消停后,姐姐问我:“来北京都想去哪里玩?”

我罗列着:“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

姐姐笑了:“你可真能给我省钱!”

“省钱”一词,说明了当时一个现实,在北京诸多的名胜古迹、旅游景点中,博物馆基本是门票最便宜的地方。当然,如果放在现在,姐姐一定会更高兴了——因为多数的博物馆已经取消了门票收费制度。

之所以选择博物馆,是因为从小喜欢文史地理的我,特别渴望能够见到课本中出现过的文物、化石的实物。所以,中国历史博物馆中的原始人留下的石器和骨骼化石、人面鱼纹彩陶盆、司母戊大方鼎为代表的青铜器,自然博物馆中的黄河象化石,长征途中炊事班长为照顾三位红军伤员过草地用缝衣针制成的“金色的鱼钩”等,都成为我此次进京行程的重要探访目标。

第一站,当然就是中国历史博物馆了。

每日早饭后,我就带着姐姐给发的“日饷”去乘坐地铁。路上,买个面包留待中午充饥。当时地铁票价是5角,从附近的五棵松乘一号线到天安门东,倒也快捷,出来就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博物馆门票似乎也只有一两角钱,总之便宜得不值一提。进去后,就是一个小地方孩子从来没有见过的大世界了。

最直接的感觉是,这是一本巨大的立体版的《中国历史》教材——硕大的展厅,沿着年代的顺序罗列展品,一条线向内走去,中华民族的文明进化过程一目了然。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这些《中国历史》的开篇内容以资料和实物结合的形式展现在面前时,带给我的震撼无法用言语形容。特别是站在北京猿人复原的雕像前,我第一次有了可以和历史对话的奇妙感觉,特别想问一句“你是谁”。

记得在四羊方尊前,我也仔细看了很久,包括羊面上的花纹,都尝试着去解读寓意。想着这件国宝能够在被日寇炸碎后,再次复原到如此精美,真是不容易。也感慨我们祖先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和不易。

一件一件看过去,如此大的博物馆,可想我的进程有多慢。以至于第一天到下午三点多,才仅仅看到奴隶社会时期。被清场了很遗憾,但也只有第二天、第三天再来。

时隔这么多年,我依然清晰记得当时中国历史博物馆中的环境,简朴而又空荡,几乎没有什么游人。我始终感觉,只有我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大厅中游览。饿了,就掏出面包边吃边看,当时好像也并没有什么禁止吃东西等注意事项。

其实三天过后,我还是不太过瘾,但确实不好意思再去了。第四天,就转到军事博物馆,后来又陆续去了自然博物馆、天文馆、故宫博物院等地方,找到了我所有预期要看的文物。说句题外话,回去后,我的历史成绩就没有跌下过年级前三。而且,热爱历史至今。

再去国家博物馆,已是在二十几年后陪着儿子一起去研学了。

事实上,自从做了母亲,带着儿子每到一个地方旅行,我必然把博物馆当作第一站。我相信,孩子走进博物馆,在这本立体的、直观的、五彩斑斓的教科书中,必将有任何书本中都无法比拟的收获。

我也始终无法忘记,少女时代在一座博物馆中度过的三天时光。

2021-05-21 李寅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850.html 1 难忘30年前的那3天时光 6,85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