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调查研究

■ 记者手记

高质量农产品的市场何在?

本报记者 包松娅

我曾经是一个买东西不太看包装的人,关注最多的是生产日期。不知从何时起,假如买食物特别是儿童食物时,我会不自觉地仔细钻研包装上的所有信息。配料表、营养成分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尤其关注添加剂、转基因方面的内容。

不得不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了解食品安全,关注食品安全,把控自己家的食品安全问题。

然而,消费者毕竟不是专家,也不能亲眼盯着食物从田间到餐桌的一道道工序。当食品最终呈现到面前时,我们面临的选择只有两种,买或者不买。

保障食品安全从来不只是政府的事情,而是全社会关注的大事。

因为要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选题,记者无意间结识了一个社会半公益组织,这个组织持续6年在做的,就是组织志愿者去全国各地探寻安全优质的食用农产品,然后帮助他们销售。

如何保证“优质”?他们会用权威的检测手段,从土壤、水源,到种子、品种等全方位地去检测去筛选,用检测结果“说话”。

“比如最近研究优质樱桃品种,我们会检测其中的519项农残和5项重金属残留情况,这个已经远远超出了有关行业检测范围和标准。”该组织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6年来,在进行安全优质农产品与消费者市场的对接中,该组织发现高质量农产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期待不对等,这也是影响生产者积极主动转向绿色可持续生产方式的瓶颈之一。

比如,买水果时,消费者会希望水果外形要好看,味道又要鲜甜,价格还不能太高。那么生产者如何兼顾?很简单,果树用甜蜜素,果子甜度就上去了,不用你的果子就没有别人的甜,用膨大剂的果子就很大,产量也高。“我们去年考察有机猕猴桃基地,技术员说这个园子光修整土地和培育品种就用了6年,第一批果子上市前就已经投入了上千万元,这期间没种植就没有任何收成,不用膨大剂,果子产量只有别人的30%,所以高成本势必形成高价格,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该组织负责人透露,这些年走南闯北,能坚持做高质量农产品的生产者非常少。

其实,记者了解的这些内容,与委员们在调研中听到的声音完全一致。在威海,一家水产养殖企业委屈地向调研组反映,他们的产品现在是国外的品质,国内的价格,非常期待国内农产品也能优质优价。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在对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教育的同时,也要增加相关消费意识的培养。优质农产品受市场欢迎,生产者自然会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按市场规律办事。而这,或许比硬邦邦的监管来得更有效果。

2021-05-21 包松娅 ■ 记者手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843.html 1 高质量农产品的市场何在? 6,84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