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春秋周刊

“鲁西南半壁屏障”的传奇

王道平

王贞勤

抗战时期,王道平率部驰骋于鲁西南战场,同日伪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并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作出了卓越贡献,被抗日军民亲切地称为“鲁西南半壁屏障”。2015年8月,民政部公布了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王道平的英名赫然在列。

被推举为“武林盟主”

王道平原名王喜太,1886年出生于山东省曹县砖庙镇王阁村,年轻时曾参加辛亥革命、北伐,在鲁西南民间颇有影响力。

1936年初,王道平在张家口结识了共产党员于子元。在于子元的启发教育帮助下,他的思想觉悟大大提高,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年底,两人先后回到曹县开展工作。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鲁西南的情况非常复杂。王道平和于子元研究决定:收编地方武装,组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此后,他们更是积极筹措款项,购买枪支弹药。一次,王道平听说在陇海铁路附近的吴桥有旧军队遗弃的两门大炮,立刻派精干人员前去寻找。在知情人的指点下,果真挖出了两门“八二”迫击炮和27发炮弹。

1938年初,王道平指挥由他组建的“飞兵游击队”,袭击了拒不抗日的国民党曹县二区区部,缴获步枪百余支和部分弹药。接着,王道平又出兵消灭了多股为害乡里的地主武装和土匪。从此,王道平和“飞兵游击队”声威大震,队伍迅速发展到1500余人。

同年秋,为联合各路武装共同抗日,王道平决定在曹县魏湾集东门外召开鲁西南“武林大会”。这天,魏湾集高搭戏台,唱起两台大戏,鲁西南的绿林武装多应邀前来。在王道平的说服下,各路武装一致表示团结抗日,并决定成立“鲁西南抗日游击大队”,推举王道平为“武林盟主”——司令员。

时隔不久,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副团长覃健、政委常玉青率部东进至黄河岸边的桑村集一带,创建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王道平、于子元遵照中共党组织的指示,决定带领队伍前往接受八路军的训练和整编。

途中,由于日伪的围追堵截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捣乱破坏,一些绿林人士离开了王道平。在于子元的劝慰下,王道平率领老部下克服重重困难,来到了桑村集。

在这里,覃健、常玉青率领八路军指战员为王道平等人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大会。一个月后,八路军一一五师领导机关决定:将原鲁西南抗日游击大队改编为一一五师陇海支队,并任命王道平为司令员。

两个多月发起对敌战斗20余次

1938年底,王道平和陇海支队经过三个月的整训,奉上级命令回到鲁西南开展工作。王道平的“飞兵游击队”成了八路军,这个消息很快传遍鲁西南的村村寨寨。不久,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两个连来曹县,与范筑先第十三支队冀炳南部及王道平陇海支队合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挺进纵队,下辖4个支队,王道平任纵队副司令员兼三支队司令员(后挺进支队改为一一五师三四四旅的特务团)。得到消息后,各地群众纷纷参军,王道平的原部下也纷纷率部来归。

菏泽县李庄集村恶霸地主陈百顺,依仗日伪势力成立了100多人的地主武装——杆子会,扬言要“吃掉”陇海支队。王道平闻讯后,决心打击这支地主武装。1939年农历正月十三是李庄集庙会,这天一早,王道平向侦察排排长刘成德做了一番秘密布置。刘成德接受命令后,化装走进李庄集摸清了敌情。随后,王道平带领20多名身藏武器的战士,扮成“赶会人”模样进入李庄集。

据情报,陈百顺在李庄集经营着一家烟酒糖茶大商店,字号叫“陈家丰”,当天,陈百顺带着几个随从正在二楼。王道平率领部分战士来到“陈家丰”,出其不意下了守卫的枪,活捉了陈百顺,缴获了陈百顺刚从伪军处购置的所有新式武器。

当时,曹县高辛庄有个高圣军,是鲁西南头号大地主。日伪侵占鲁西南后,此人立刻投靠,被日伪封为“总联庄会会长”。他借助日伪势力,豢养了100多名家丁,装备了大批武器(其中包括4挺机枪、两门迫击炮),又强迫群众,在村子内外修筑了两道寨墙,企图以此和共产党、八路军“对抗”。王道平曾派人3次登门交涉,希望他痛改前非,在八路军的领导下共同抗日。高圣军不但拒绝,还传出话来说,“王道平要敢动他的一根草,就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王道平决心收拾这个恶霸。经过周密准备,王道平率部队突然把高辛庄包围起来,杨得志也抽调一个营的兵力赶来协助王道平的这次行动。围寨的第二天,八路军政工人员再次向高圣军喊话,要他缴械投降。但高圣军自认“武器好、守备严”,企图负隅顽抗,等待日伪前来增援。

当天夜间,攻寨的战斗打响。经过激战,外寨被八路军占领,但守寨家丁仍凭借内寨工事和机枪、迫击炮继续顽抗。午夜,八路军发起进攻,高圣军亲自上寨墙督战。突然,内寨的大门从里面被打开了——原来在战斗打响前,王道平已选出几名战士化装打入高辛庄。在八路军的里应外合下,守寨家丁全部举手投降,高圣军也被活捉。

此后,王道平率部积极开展游击战,两个多月的时间连续发起大小战斗20余次,给予盘踞在鲁西南的日伪军和地主武装沉重打击,部队很快扩充到1000余人,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也得到普遍提高。

1939年3月,杨得志率八路军冀鲁豫支队部分主力来到鲁西南。王道平所部改编为杨得志领导的冀鲁豫支队二大队第三营,王道平任营长。6月22日,冀鲁豫支队第二大队在曹县东南苗堤圈一带设伏,痛击进犯的日伪军。战斗中,王道平率领三营与兄弟部队密切配合,奋勇冲杀,毙敌200余人,缴获山炮一门和大批枪支弹药。6月30日,杨得志指挥冀鲁豫支队攻克了汉奸、国民党顽固派盘踞的定陶县城,消灭敌人1200余人,王道平率三营参加了这一战斗。不久,王道平又亲率三营指战员对南章集守敌发动夜袭,再一次取得了胜利……

刚柔并济扫敌顽

1940年7月,冀鲁豫支队根据抗战形势的需要,将部分主力地方化,王道平领导的第二大队三营改编为鲁西南军分区定(陶)曹(县)支队,由王道平任司令员。

此后,杨得志和冀鲁豫支队主力奉命北调,鲁西南根据地仅留下地委机关、实际兵力不足一个营的军分区独立团以及王道平的定曹支队等少量地方武装。日伪军和盘踞在鲁西南根据地周边的顽杂头目,气焰又嚣张起来,他们纠合在一起,集中六七千人的兵力,从四面八方向根据地大举进攻。

面对敌人四面合围的险恶局势,鲁西南抗日军民奋起抵抗。曹县、定陶交界处的刘岗、曹楼、伊庄三个大村庄,是中共鲁西南地委所在地。八路军地方武装和民兵坚守刘岗、曹楼、伊庄,英勇抗击优势敌人的进犯,坚持4个月之久,并最终取得胜利,保住鲁西南根据地,创造了固守平原乡村的经典战例。在中共鲁西南地委领导下,王道平率部参加了“红三村”保卫战,不仅机智灵活地打击敌人,更利用旧关系,动摇、分化、瓦解敌人,为“红三村”保卫战取得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当时,从西面扑向“红三村”的考城县顽军头目胡罗头,原为王道平旧交。为打破敌人“包围”,王道平毅然决定只身去见胡罗头。见到胡罗头后,王道平向他宣传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并正告他:八路军主力部队虽暂时撤离,但并没走远,胡罗头如死心塌地为日军效劳,八路军主力一旦回师,必将受到沉重打击。

王道平的思想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胡罗头表示不与共产党、八路军为敌,随后还秘密卖给八路军一些子弹和药品。

胡罗头部按兵不动后,王道平又开展了对石福启部的说服工作。在王道平细致的思想工作下,石福启也对部下下达了停止进攻“红三村”的命令。

坚持鲁西南对敌斗争,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红三村”保卫战胜利后,王道平继续率部活跃在鲁西南,打击日伪顽的进犯,并为八路军冀鲁豫支队的壮大和鲁西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心血。1942年7月,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教七旅两个团在曹县西北杨集与“扫荡”日军骑步第四旅团部队遭遇,双方展开激战。王道平闻讯后率部增援,配合教七旅消灭了这股敌人,歼灭日军100余人、伪军70余人,缴获战马20余匹。

12月,八路军冀鲁豫军区部队进行调整,王道平任第五(鲁西南)军分区定曹地区游击支队支队长。他率领部队多次主动出击,消灭了敌人的大批有生力量,得到杨得志等上级领导的多次嘉奖,被根据地抗日军民亲切地称为“鲁西南半壁屏障”。

由于长年戎马倥偬,王道平身患肺病,行军打仗中经常吐血不止。组织上和同志们多次劝他离开部队静养,他都以“抗战要紧”为由而婉言拒绝,继续坚持工作。1944年3月14日,王道平不幸病故于军旅之中,终年58岁。鲁西南地委将其安葬在他的老家王阁村,为之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武部)

2021-05-20 王贞勤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777.html 1 “鲁西南半壁屏障”的传奇 6,77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