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科技时代

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建成

海洋二号D星发射成功

本报记者 王硕

2021年5月19日,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海洋二号D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该星将与2018年发射的海洋二号B星、2020年发射的海洋二号C星在轨组网,建成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

监测网具备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的海面风场、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温度等海洋动力环境数据监测的能力。随着三星组网,我国海洋监测的效率和精度将大幅提升,高效服务于我国海洋防灾减灾、海上交通、发展海洋经济等工作。

让台风“无处可逃”

根据风力等级划分,风速小于2m/s为一级风。海洋二号系列卫星装载微波散射计,风速测量精度优于2m/s,也就是说,即使海面刮起一级“软风”,也不会逃过海洋二号系列卫星的法眼,这意味着监测网可为台风预报的及时性和精准度提供有力保证。

据报道,自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发射以来,我国近海平均每年20余次的台风均实现精准捕捉,无一漏网。海洋二号D星在轨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增强监测和预警能力,为我国沿海城市防灾减灾和全球灾害监测提供重要的保障。

让船只“自由航行”

海洋二号B、C、D星组网运行后,相当于在太空中织就“天眼”,可以实现全球海面船只的位置、航向、航速精确勘测,为支持和服务全球海上定位、导航、搜救等提供重要保障。

据报道,福建省海洋预报台利用海洋二号B星数据,为“海峡号”客运航线提供24小时海浪和灾害性气候监测信息,确保轮船航行安全。

自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在轨应用以来,多家渔业公司利用海洋二号卫星数据在远洋渔业上进行推广应用,可节约燃油5%,渔获量提高2%~3%,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兴伟表示,我国利用海洋光学卫星、结合海洋二号系列卫星数据,可发布大洋渔场的快速预报。当前,我国已具备三大洋17个大渔场的预报能力。

海洋监测进入“小时级”

海洋二号B星、C星、D星奔跑在不同的轨道上,其组网运行将使全球海洋监测进入“小时级”时代。

海洋二号卫星总设计师张庆君表示,曾经单颗星20多天才能针对全球观测一次,无法满足我们海上运输、大洋渔场、海洋科考、海上安全等多方面要求。而此次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建成后,全球海洋观测仅需6小时。

此外,三星组网后,卫星观测网格间隔将优于100km,满足亚中尺度海洋现象观测的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可以预计,这张在太空织起的“中国网”,将为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海上交通能力、海洋经济发展等带来几何式增长,为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2021-05-20 王硕 海洋二号D星发射成功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766.html 1 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建成 6,76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