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休闲周刊

武夷制茶的不眠夜

马哲峰

闽北乌龙茶三大主产区,武夷山远比建瓯、建阳的知名度高得多,世人所知晓的闽北乌龙茶,大抵都是武夷岩茶。从早年的崇安县更名为武夷山市以后,当地更是成了名闻遐迩的旅游胜地,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同时又以红茶、岩茶双绝成了爱茶人最向往的目的地。优美的自然环境、众多的人文景观、完善的配套设施、好客的武夷山人,这是一个让人来了之后就会不由自主放慢节奏,想要在此勾留不忍离去的地方。

现在正是武夷岩茶的制作季节,我们驱车来到闽北,实地去探访岩茶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来武夷山访茶十多年间,见到的多是机械制茶,偶尔间或会见到人工做青,但似当晩那般全手工的技艺却绝少见到,这让人丛生期待之意。

车辆行驶在深沉的夜色中,途经正在改建的道路,路面坑洼不平,饶是我们驱乘越野车,也难免颠簸之苦。不知道过了多久,我们来到一所宅院的门前,刹那间被这座古朴的建筑吸引住。整个院落古朴雅致,既不失传统的风格,又融入了少许现代元素,赋予了老宅勃勃生机。

院中的竹椅上,主人阿兵盖了衣服躺着休息。茶季的夜晚,做茶的人十分辛苦,甚至有时会通宵达旦地忙于制茶,因此都是忙里偷闲、小憩片刻,以便恢复元气。来者还是惊动了主人,阿兵起身同大家打招呼。他对待自己的茶青十分小心谨慎,经由同意后,我们换上了工作服、帽子、鞋子后,方被准许进入做青间。

木地板、土坯墙、木板吊顶,整个做青间经过改造后,干净卫生又清爽,地上放置的炭盆在加热,整个做青间内热气扑面而来。恰好遇到了再次摇青的工序,三位师傅鱼贯而入。只见他们伸手从晾青架上取下水筛,双手把边用力摇晃,青叶如波浪般在水筛上翻滚,摇青过后,双手轻抚,将青叶在水筛上轻轻聚拢,眉眼间都是专注的神情。茶中寄托了人的情感,借由茶将这份温暖交付到品茶人的手中,惺惺相惜的制茶人与品茶人,通过这茶领受彼此的情谊。

经由阿兵介绍,与做青间一墙之隔,还有一个房间,里面是纯竹木材质制成的摇青机。做茶师傅完全靠手动控制来完成摇青工作。其中有一个极为小巧的摇青机,恰似一个精巧的玩具,不仔细观察都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阿兵介绍,那是专门用来加工单株岩茶的器具。大家俯身嗅闻摇青机中青叶散发出的气息,正是经由这道工序,青叶从青草气逐步形成花香与花果香。做青工序中的晾青、摇青需要交替进行,制茶师傅不敢掉以轻心,这是一场体力与耐力的消耗,考验着制茶人的经验与水平。

等待的间歇,阿兵邀请大家上楼喝茶。正如阿兵所说:“手工茶不一定就比机制茶更好,但是做得好的手工茶,有着机制茶所无法替代的细腻感。”大家边聆听阿兵的讲述,边细心地品鉴难得一遇的手工茶,不觉间已是夜深人静。

做青完成后,即进入杀青的工序。此时,做茶师傅早就引燃柴火,将火候烧到位。阿兵亲自上手为大家示范:青叶投入杀青锅中噼啪作响,他快速用双手翻炒,不时将青叶抖散。短短几分钟后青叶出锅,盛装在竹盘上的杀青叶被转送到揉捻台上,分作两份由两人手工揉捻成条,再度抖散后合并在一起,继续回锅复炒。二次炒青的时间更短,青叶蒸腾起热气,显示出极高的温度。即使如此之烫,炒茶时仍然坚持不戴手套手工制作。用阿兵的话说:“戴手套,会对温度的感知不敏感,导致形成过多的爆点。”1分钟之后,复炒后的青叶出锅,二次手工揉捻做形。然后将揉捻叶解块抖散在竹席上,稍加摊晾后,即刻送入焙间炭火烘焙。做茶的师傅非常细致,揉捻叶撒在焙笼上,上焙之前,用竹扫帚将灶台上的灰尘轻轻地打扫干净。手工制茶极为不易,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加倍地小心呵护。

岩茶初制工序至此告一段落,做青间里另外的茶青仍然在等待着制茶师傅们的妙手巧制,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作者系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2021-05-14 马哲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487.html 1 武夷制茶的不眠夜 6,48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