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娟丽
如果没有近来在正阳书局度过午后闲暇的体验,我可能对生活了近20年的北京仍然少了几分亲切和热爱。
多年前,我其实是去过正阳书局的,大约当时如游客般走过,并未有深刻印象。直到因工作借调,上班地点就在正阳书局附近,才有了与书局的亲密接触。
午饭后,穿过北京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砖塔胡同,东口就是正阳书局。灰色的砖墙,朱红色的大门,一股浓浓的老北京四合院韵味扑面而来。走进书局,正面是一座古塔,这是一座密檐式砖塔——万松老人塔,距今已有近800年历史,砖塔胡同正因此塔得名。“礼乐家声远,诗书世泽长”,塔下,书写着对联的木门斑驳着,却传递着主人的传家智慧。
小院不大,围绕万松老人塔的小径,可以通往南北两个书房。书架上的书并不像其他书店一般按照人文社科等分类,而是按照北京文化历史来分类。原来,这里的书无论是古籍、旧书还是新书、地图等,都与北京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午间的书局,读者络绎不绝。南书房进门处,两个小姑娘拿着手机正拍着一幅书法作品。作品中,“你去兀那羊市角头砖塔儿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之句选自元代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足见此地历史之悠久。一位大姐边挑选着老北京各城区手绘地图,边小声对店员说,她是特地从通州过来的,原来家住西城,现在城市建设变化太大了,买几份老地图,留个念想。
游客在书局找寻着老北京的初印象,在北京生活的人们不经意间还能在这里发现自己过去的生活。在北书房,我正被一系列与北京文化生活相关的书籍吸引,一本《丁香四月天》映入眼帘。编者李金龙曾是西城区第二图书馆馆长,多年致力于恢复法源寺丁香诗会。我因持续关注报道该诗会,与他成为朋友。看到此书,当年往事奔涌而来。有初次造访李馆长谈及恢复丁香诗会的热情,有四月花海中丁香诗会的盛景……
翻飞的思绪,被一套王世襄的著作带入另一个时空。2008年底,我负责报社《休闲周刊》创刊工作时,京城著名玩家王世襄成为我采访名单中的重量级人物。然而,还未来得及采访,先生便于2009年离世。
在书局,我找到了自己与北京这座城市的记忆与关联,这种亲切感吸引着我一次又一次地走进它。
除了南北两个书房,书局门口处两个旧书书架也是我每次光顾的地方。这里都是特价书,10元一本。每每翻到一本喜爱的,总有淘得宝贝的窃喜。我就在这里淘得几本心爱的小书。一本1986年电视剧《红楼梦》上映前出版的《宝黛话红楼》。这本书再现了主要演员3年拍摄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一口气读完,电视剧中的一幕幕场景以及拍摄背后的故事如在眼前。
一本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翻开首页,是一名初一学生用钢笔认真写的席慕蓉《乡愁》一诗。显然,这位初一学生是这本书的原主人。想起我的小时候,也是这样在自己喜爱的书首页写下喜爱的文字。于是果断买下送给女儿。当天一起送给女儿的还有一本1990年出版的《小学生图释古诗百首》。每首古诗都配有一幅简约插画,古朴而精致。
看书累了,在院内小径走走,散落院中的雕花门窗、古老石墩,或者墙壁上张贴的老北京手绘地图,让时光仿佛静止在北京城的过去里。小院中,有人悠闲地逗着小猫,有人点好一杯茶,翻开了手中书页……
“无事可静坐,闲情且读书。”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影,温柔地洒在院中写着这副对联的木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