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吕萍
从“青蒿黄韭试春盘”到“一骑红尘妃子笑”,不难看出古人对蔬菜水果尝鲜的渴望。
而从“货到地头死”到“耽误半天烂半车”,也不难体会越是生鲜瓜果,其保鲜运输的难度也就越大。
“相较于生鲜其他行业,蔬菜领域的冷链物流最为薄弱,仍处于冷链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技术如何创新、谁来投资建设、成本如何控制等方面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谈及此话题,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这样说。
戴中久认为,我国蔬菜行业冷链发展过程中,至少有5个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从基础设施来看,蔬菜冷链物流设施有限,冷链运输率低。我国蔬菜冷链中冷藏设施主要是冷藏车、冷库、冷运船、铁路冷藏库车等,虽然全国库容量逐年增加,但仍无法满足蔬菜冷链的需求,我国蔬菜冷藏运输率仅为15%。
二是从信息化水平来看,蔬菜冷链信息系统与其他行业相比仍显落后。“目前与蔬菜相关的冷链信息化手段几乎为零,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没有专门针对蔬菜的冷链专项。”谈及此,戴中久颇显无奈。
三是从需求导向来看,蔬菜损耗率最高,达到30%以上,需要全程冷链。
四是从技术实现来看,蔬菜冷链对技术要求很高,但监控存在困难。“一般来说,蔬菜的冷藏率在零摄氏度左右,但由于蔬菜种类、品种不同,对低温的适应能力也不同,如果贮藏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将会缩短贮藏期,如果贮藏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将会导致冷害和冻害的发生。”戴中久这样说。
五是从投资建设来看,蔬菜冷链投资成本高,对于谁投资,谁建设,如何运营等问题,目前仍然没有形成很好的模式和解决方案。我国现阶段地方主要依靠当地龙头企业及乡办企业或有需求的农产品经销商户自建,一方面资金缺口较大,另一方面其体量和规格无法实现更大程度的需求满足。
我们该如何击退上述“拦路虎”?结合调研,戴中久想出4个招。
一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充分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等国家政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蔬菜冷链仓储建设保障体系,在资金上向主产区倾斜,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体系化的绿色蔬菜全程冷链保障体系。
二是加强软硬件建设。加强交通运输基础道路建设,实现城乡交通便利化,缩小城乡差距,为农村蔬菜产品的运输提供便利。提高冷链物流设施装备的现代化水平,鼓励净菜加工,鼓励地方政府发展产地仓、产地分选加工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对蔬菜产地物流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
三是加强冷链物流行业的支持。对于参与蔬菜冷链的物流企业予以政策支持,鼓励铁路、公路、水路的联合运输网,形成多式联运体系,同时加大对装卸蔬菜运输车辆的进城运输等给予政策支持;鼓励物流企业发展蔬菜冷链的全国网络布局,鼓励大型物流企业成立蔬菜全程冷链城配体系,形成绿色蔬菜全国供应链网络,提高蔬菜冷链物流的协同与联动,降低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运营成本,节省人力、资金、设备、土地和人力等。
四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赋能国家行业协会,鼓励行业协会形成紧密连接的全国绿色蔬菜冷链联合体,让优质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合理配置,充分带动行业专业高尖力量,发挥资源互补、人员互动、设施设备共用、服务共享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