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原 李宁馨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安排,2019年,天津市滨海新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5个区被纳入全国第二批试点。一年多来,试点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改进呢?近日,天津市政协委员傅晓晖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了建议。
目前,天津市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实践所100个、实践站2166个,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域覆盖。调研中,傅晓晖发现,有的站点志愿服务队伍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鲜明特色和品牌亮点不多,缺乏对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的长期辅导和指导。且在线上线下和拓展整合资源方面不够均衡,群众参与积极性未能有效激发出来。
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境外宗教势力渗透,歪风邪气、陈规陋习滋生,地下教会、民间信仰甚至邪教组织与农村基层组织争夺阵地。因此,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肩负着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反对迷信活动的重要职责使命。对此,傅晓晖认为,要建设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可运用“红色课堂”“田间课堂”及广播、直播和文化墙等多种形式和媒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要通过入农户听民意,送问卷问需求等,孵化培育群众急需、特色鲜明、管用有效的志愿服务项目,培育工作品牌,挖掘典型亮点。”傅晓晖建议在学校教育和社会组织中多增加志愿服务精神、理念、知识的内容,为站点志愿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培育壮大志愿队伍,探索志愿队伍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路径。对站点工作中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及时总结固化,形成机制、复制推广。
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质方面,傅晓晖认为,各个站点应坚持激活、整合、共享,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根据文明实践活动需要和群众需求再配置、再优化。要着眼满足特殊人群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定制志愿服务项目,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针对性、实效性。围绕群众所需所盼,畅通服务渠道。
另外,傅晓晖还建议,通过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文艺演出、便民服务、科学普及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并通过户户到、时时联、事事帮,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服务、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