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德斌
1938年1月10日,现代著名通俗文学大家张恨水来到重庆,《新民报》社长陈铭德诚邀加盟。从此,张恨水成为《新民报》核心成员之一,主笔并主编副刊《最后关头》。
张恨水给副刊取名“最后关头”意义格外凝重。他在1938年1月15日的发刊词《这一关》中写道:“‘关’这个字,在中国文字里已够严重。‘关’前面再加‘最后’两个字,这个严重性是无待费词了。最后一语,最后一步,最后一举……暗示着只能成功,不许失败,所以副刊的命名有充分的呐喊意义!”张恨水为副刊规定了如下内容:“一、抗战故事(包括短篇小说);二、游击区情况一斑;三、劳苦民众的生活素描;四、不肯空谈的人事批评;五、抗战韵文。”
为了强调副刊宗旨,他在发刊不久的1月下旬刊登《白事》:“蒙在渝文彦,日以诗章见赐,无任感谢。惟《最后关头》稿件,顾名思义,殊不能纳闲适之作,诸位高明察之。”3月下旬,他再一次《告白》读者:“本栏名为《最后关头》,一切诗词小品,必须与抗战及唤起民众有关。此外,虽有杰作,碍于体格只得割爱,均乞原谅。”张恨水写出的发刊词和两次告白,赢得读者和同仁们的纷纷叫好。
作为主笔,张恨水在每期副刊上都要写上关头语录,虽寥寥几十字,却是针砭时弊、一针见血。他还常用“关卒”这个笔名,以诗、文、小说作为武器,唤起民众同仇敌忾、团结抗日,甚至还用讽刺画揭露汉奸的丑态。《最后关头》曾编发了《殉难次之,救难为上》《见梅花,忆南京》《怒吼吧,八路军》《有钱派钱,有力出力》等一系列呼吁团结抗日的作品,在重庆抗战舆论阵地中享有很高声誉。
但是,《最后关头》因笔触直接、犀利,直戳当局的痛处、揭露政治的黑幕,受到当局不断地打压,艰难地坚持了3年后被迫停刊。而张恨水为抗战呐喊的那份热情、那份爱国之情仍然感染着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