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春秋周刊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遵义的传播

1935年时的遵义城

闻实为

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随新文化、新知识传入贵州遵义,部分进步人士较早地接受马克思主义,并通过学校教育等方式,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虽遭反动势力压制,依然生生不息。土地革命时期,随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不断来到遵义开展工作,特别是红军的到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迅速植根于遵义民众的心中。

五四运动时期,越来越多的遵义民众接触到马克思主义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在北京、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的遵义籍学生谭星阁、杜叔玑、朱穆伯、庹俊生、晏平泉等,向家人、亲友、同学邮寄书信、传单,把五四运动的消息传递给遵义民众,引起强烈反响。5月19日,《贵州公报》《铎报》《少年贵州日报》先后报道了北京爆发五四运动的情况。6月19日,遵义城部分学生和市民冲破军警的阻挠,举行集会,声援五四运动。遵义中学学生收到北京学生联合会向各界发出的宣言后,迅速在城区各学校中加以传播,并成立遵义学生救国联合会,领导学生运动。23日,遵义全城爆发了声讨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游行、集会。

7月16日,贵州学联支会正式成立,得到遵义进步师生的积极响应,学联分会迅速建立起来。

在遵义学联分会领导下,爱国青年学生为主体,积极展开反帝反封建宣传,把反帝爱国斗争从县城向农村集镇推进。为唤起民众支持,遵义学联分会组织力量到各地进行宣传,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痛斥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并带动当地的高年级学生自发组织起来。不久,由青年学生主导的遵义反帝爱国运动迅速发展成为由学生、工人、市民等各界人士参加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斗争一直延续到1919年冬。遵义不少爱国女教师、女学生也直接参加了斗争,以实际行动向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发起挑战。遵义女校学生卢夔凤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不仅在同学中大声疾呼,反对封建束缚,要求男女平等,争取婚姻自由,更大胆领队游行,登台讲演,号召妇女们走出家门,共赴国难,救亡图存。

五四运动期间,《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被在外求学的遵义籍青年邮寄回家乡。这些刊物开阔了遵义民众的视野,启迪了思维,为马克思主义在遵义的进一步广泛传播打下了基础。

省立三中:马克思主义和进步思想的重要传播基地

五四运动后,一些较早接受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通过学校教育,致力于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贵州省立第三中学(民间称遵义老三中)是当时遵义的最高学府,是新思想传播的主要阵地。五四运动后,《向导》等刊物也开始在该校师生中传播起来。

1925年,遵义中学校易名为黔北十县联立中学(简称“联中”),李培荪(李筱荃)任校长。由遵义籍留京学生庹俊生等编辑的进步刊物《黔人之声》源源不断地寄来联中,在师生中广为传播。随后,学校先后特聘谭星阁、杜叔玑、庹俊生、朱穆伯、喻君宜等教师来联中执教。这些教师参加过五四运动,思想进步,在他们的教导下,学生的思想有了进一步提高。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遵义后,联中师生立即组织起来,走上街头,高呼口号,谴责帝国主义的暴行,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正义斗争。

1926年秋,联中更名为贵州省立第三中学,著名教育家黄齐生任校长。黄齐生早年率贵州学生赴日本留学,后又组织赴欧洲勤工俭学,接触马克思主义,并结识了蔡和森、李维汉、徐特立等人,支持留欧学生革命活动。黄齐生到任后,大力革新校政,倡导白话文,宣传新文化,开新学风尚,积极倡导男女平等,反对封建包办婚姻。除继续留任杜叔玑、庹俊生、朱穆伯等教师外,黄齐生又新聘刘崧生等一批进步教师执教。黄齐生还亲自授课,向学生们传播进步思想。他的学生雍文涛后来回忆说:“‘共产党’一词我第一次是听黄齐生先生讲的。”

1927年,蒋介石勾结四川军阀制造三三一惨案。消息传到遵义后,黄齐生不顾反动派的威胁,在学校集会上宣读共产党对三三一惨案发表的抗议宣言,指斥蒋介石的罪行。省立三中学生组织三三一救援会,黄齐生也给予明确支持。黄齐生的进步行动为封建反动势力所不容,1927年秋,贵州省主席周西成以黄齐生“宣传共产,主张自由恋爱”为所谓罪名,发布通缉令,欲加迫害,黄齐生被迫离开遵义。

由于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和具有新思想教师的启迪,不少遵义学子相继到革命气息浓厚的大城市继续求学、追求真理。他们在求学的过程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回到遵义后担任文化教育职务,使遵义的进步青年更加系统性地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20世纪30年代,在中共党员、教师余正邦等的努力下,省立三中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

余正邦,遵义茅坡人,1927年秋考入北平中国大学,1930年春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与留北平的贵州同乡创办《贵州青年》杂志,寄回家乡遵义,宣传革命思想。1933年,余正邦回到遵义,受聘于省立三中任教。在他的积极倡导下,校方同意在各班增设语体文一科,并由他亲自担任主讲。他选用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的作品为教材进行授课,还指导学生写白话文,开展作文竞赛;指导组织学生会,出版会刊,颇受学生欢迎。执教期间,余正邦团结了省立三中图书馆管理员谢树中和罗俸宽、李小侠等进步学生,成立了读书会,为他们讲解《唯物史观ABC》《政治经济学入门》等书籍,并结合时局宣传共产党的主张,讲述共产党人的革命斗争事迹。余正邦在省立三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遵义的传播。在他的影响下,一批进步青年学生走上革命的道路。

共产党员来遵义秘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1931年5月,遵义籍中共党员周守如(又名周济)回到遵义,在遵义县城组建起“三八女子职业社”,招收部分女青年入社,不久便结识了省立三中进步学生。周守如向女青年和进步青年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为日后革命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思想基础。

此后,又有中共党员段雪笙从北平回到家乡赤水,领导当地进步青年组织读书会,建立文学团体“流波社”,创办进步刊物,并以此为阵地,团结一批进步青年,结合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外政治形势,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知识,传播中共的抗日救亡主张。

1933年秋,中共党员曾慕琴秘密来到遵义,结识了谢树中和省立三中进步学生罗俸宽等,向他们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情况与斗争经验。1934年曾慕琴返回四川后,仍然和谢树中、罗俸宽等保持联络。

1934年5月,中共党员周司和等到遵义开展革命活动。周司和首先认识了李小侠,经介绍后,又结识了谢树中、罗俸宽等人。周司和在与这批进步青年接触的过程中,发现遵义有一定的革命基础,便和刘家国、翁乾盛组织了临时党小组,就地开展活动。

周司和经罗俸宽介绍认识了何恩余。何恩余已在余正邦、周守如、曾慕琴的影响下成立了遵义三中学生文艺研究会。为了团结更多的进步青年,周司和等决定以文艺研究会为基础成立了反日反帝同盟,总部设在遵义。1934年底,红军进入贵州的消息传到遵义,周司和将反日反帝同盟改成红军之友协会,积极准备迎接红军的到来。

此外,很多进步青年还通过开办书店的方式,秘密出售马克思主义书籍和进步作家的作品,对马克思主义在遵义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红军在遵义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人的主张

红军来到遵义地区期间,采取书写标语、文艺演出、街头演讲、教唱革命歌曲、组织群众大会、开展军民联欢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理念和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号召群众开展武装斗争。这是遵义地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为广泛深入地开展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对遵义地区人民群众的觉醒和共产党组织的发展壮大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进入遵义城后,周司和带领红军之友协会成员前往接头。红军总政治部进驻遵义城后,红军之友协会更名为红军之友社,配合中央红军在遵义民众中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使遵义民众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红军的了解。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

2021-05-06 闻实为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025.html 1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遵义的传播 6,02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