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三间土坯房 一个文化展

麦田里的守望

展览上的老物件,勾起了丁家梁村村民的回忆。

韩志海夫妻俩手把手地教羊羔喝奶

本报记者 徐金玉

这是个小展。一户农家院,三间土坯房,一个文化展。

这是个新鲜的展。一些村民,第一次听说“展览”这个词,第一次体验逛展。

这又是个奇妙的展。村民是观众,更是展览的主角。他们见自己的照片贴在墙上展示,还有些不好意思,呢喃着“早知道我该穿得好看点!”

……

近日,河北省张家口市丁家梁村出了件大事。筹备了7个月之久的善渊家族故事展第一期——“又见丁家梁”,在丁家梁村村民陈军家的老屋向公众开放,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让村民们来了便不想走,打开话匣,都是斩不断的回忆和乡愁。

这次活动的发起人、善渊文化中心创始人陈军边听边感慨,并向公众递出了邀请函:“带上您的孩子,来听乡里乡亲的故事吧。”

一头小牛犊的故事

照片中,一牛一人对视着。小牛犊回眸望向主人丁再山,眼神无辜又可爱。

原来,丁再山和妻子在后滩放牛时,兴奋的小牛犊冲出牛群箭一样地跑走。一家人兵分几路找了两天一夜,直到第二天天擦黑才找见。众人不由分说,捆了牛蹄子,平放在三轮车上才给拉回来。下一张照片中,小牛犊幽幽地去喝水吃草了。旁白写道:“它还在琢磨这次的历险吗?”

原来,这是一个“出走未遂”的牛犊子的故事,简单又有趣,但展览的内容却远不止于此。

在每张照片和实物下方都贴有一个二维码,轻轻一扫,会出现一个个短视频:观众们可以透过串起来的小故事,看见村庄的苏醒和暮色;看到养牛人家如何保住初生犊子、如何种莜麦收秸秆补充饲料;养羊人家如何清理羊粪蛋,如何晌午收羊、黄昏卸草;也可以从中窥见出中国加入WTO和奶业的发展带给村民生计的变化,以及养羊作为一种补充生计形式一直存在的重要性,从而理解养牛人、养羊人对自己生计的评价和感喟。

“我们的展览分为生计故事展和教育故事展两部分。生计故事展主要展示的就是养牛人和养羊人的故事。”陈军说。

果然,在展区的另一侧,正是一派美丽的田园牧歌。“放羊不是艺,笨工子下不了地!”放羊人韩志海边看展览,边和大家讲起了故事,“羊不是恋成一疙瘩,挤成一堆,就是满滩撒欢。”

志愿者好奇地问:“这羊数吗?”韩志海笑着回答:“出群回群都得数,要不丢了都不知道。”“长得一模一样,怎么数?”“把羊打成一溜,两个一数,三个一数,五个一数都行!”

韩志海媳妇吕志花说:“熟了,每个羊都认得,那两只羊是姊妹,那两只羊是母子。你看,那只羊小时候抱回来的时候,吃都不会吃,是我一口一口喂大的。头一胎就下了对双胞胎,那个黑头小羊羔就是它的外甥女……”面对一群羊,两口子如数家珍,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而有着70多只羊的韩志海,心中总有说不出的美意,后滩上常能听到他的歌声。

“韩大哥把生活过成了我们向往的‘诗和远方’。”陈军说着,他眼前正是韩志海用扫帚清理庭院的背影,一抹余晖照在他身上,竟有一种宁静的美好和自在。“乡村真的很美,这种美在田间,也在村民的身上,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善于聆听的耳朵。”

一个老物件的故事

土炕上的五个展览单元又展开了教育故事展的一个新故事。村民们手里拿着“记忆中的过去”这一卡片集作为寻宝地图,通过老物件、口述录音和录像片段等线索,进入到了三姥爷一家经历的故事。

三字经、练字的小石板、算盘、账本等老旧的物件,串起了三姥爷的教育启蒙、老两口的劳动记忆,对儿女的家教……一生务农的三姥爷夫妻俩,深感知识的力量,把膝下四个儿女都培养成才。大女儿于“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1977年,考上了保定财经学校;二女儿高中毕业,到张北县城当了会计;两个儿子在求学的路上走得更远,分别拿到了南京农业大学学士和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有了和父辈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轨迹。

丁家梁村是个重教之乡。在展览中,观众还可以看到生长于丁家梁的老新闻工作者阎润国的收藏——当年他撰写的通讯稿剪报:1986年5月23日《农民日报》第二版《沙沟村重视下一代教育》, 1991年7月23日的《张家口日报》第三版《察北有个大学生村》。泛黄的纸面上记录着丁家梁村民们的心愿:“一定要把孩子供出来”。

“一件看似普通的老物件,都能引出一连串的关于教育、非遗、美好生活的故事和回忆,而这些回忆打破了原有的代沟,让一代代人追根溯源,加深了对父辈生活的理解和感念。”陈军说。

一个乡村的故事

“我给这个展览的主题写了三个词:看见、聆听、理解。展览的主角也非常明确,就是普通人、普通的村民。”陈军说,他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这片土地感情深厚,甚至充满敬仰。

“‘村落’是中国农村社会的基础细胞,是乡土文化和地方文化知识生长的土壤,更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每个人、家庭、家族魂牵梦绕的地方。对于生活在坝上高原的丁家梁人来说,每一个村民的历史,就是坝上的历史;而坝上的历史,又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陈军从2017年开始做乡村口述历史工作,更深感这片土地潜存的历史根脉和勃勃生机。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和土地相距甚远,甚至缺乏一定的认识。”陈军说,“我一方面希望让村民自己看见自己,通过展览丰富他们休闲生活的同时,让他们认识和肯定自己;另一方面,我同样希望村外的人能看到他们,愿意涉足和踏上这片土地,深入去了解它的美好和乡间的乐趣。”

近些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如何进行乡村文化建设、文化振兴,陈军也有自己的理解。“游客看的不只是风景,更有村里的特色文化。而文化离不开生活,离开生活就是无源之水。我们最擅长的就是原汁原味的生活,未来我们将挖掘更多这样的题材和内容,丰富村民的生活,助力乡村文化的振兴,和家族故事的传承。”陈军说。

2021-04-16 徐金玉 三间土坯房 一个文化展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196.html 1 麦田里的守望 5,19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