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卓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一百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为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他们坚信,只要一代代人为之持续努力、不怕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这种理想信念根植于五千年来伟大的民族精神。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他们既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抱负,也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英雄气概。在中国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始终擎天屹立,直到天地稳固,盘古累倒,将自己的身躯化作日月山河,哺育天下万民。正是因为这种顶天立地、舍己为人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这种理想信念蜕变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这一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在苦难中锻造出一大批信念坚定的优秀党员。特别是大革命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的优秀分子们在难以想象的险恶环境中,始终对未来充满信心、义无反顾、坚决斗争,奇迹般地度过黑暗时刻,开创出新局面。例如,1927年,在南昌起义军主力南下广东全军覆没、领导人分散突围的情况下,朱德、陈毅等率领殿后的起义军余部进军湘南,在山上隐蔽行军,一无给养,二无援兵,四面受敌,饥寒交迫,疾病流行,成排成连的士兵公然离队,甚至师长、团长相继离开。当到达赣南的天心圩时,起义军余部只剩下800人,团以上干部仅3人。革命的前途在哪里?如何应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如何求生存、东山再起?朱德等人决定召开排长以上军官会议。他说,“俄国在1905年革命失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了1917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个‘1917年’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朱老总坚定的话语和信念燃起了大家的信心,他提出的“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和“革命必须自愿”两条纲领,也让军心得以稳定。陈毅高度评价说:“朱总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在群众情绪低落到零度,灰心丧气的时候,指明了光明的前途,增加群众的革命信念,这是总司令的伟大。没有马列主义的远见,是不可能的”。
这种理想信念淬炼于充满热血的奋斗历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拥有如此众多为了心中的主义和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奋斗者。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他们越挫越勇、百炼成钢,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展现了空前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在红一方面军的长征途中,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在十八军奉命筑路进藏过程中,军长张国华带着夫人,背着小女儿带头进藏。在高寒缺氧、食物匮乏的条件下,平均每公里牺牲一个人。面对高耸入云的雪山天险,英勇无畏的筑路官兵首次叫响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口号。在修建海拔4000多米的雀儿山路段时,平均每公里有7名战士牺牲。解放军坚持不要地方一口粮,还努力为藏区老百姓服务,自己动手在高原上搞生产、种粮食,被当地人称为“天军”“菩萨军”。
其实,哪有从天而降的菩萨?“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让我们永远记住国际歌中的这句话。对中华民族来说,需要前仆后继的事业依然在继续。
(作者系全国政协办公厅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