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教育在线

学术成果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时间检验奖

全国政协委员 李晓明

有一天,我以前的学生,现在人民大学任教的赵鑫发来一张图片,说是得了一个奖。我一看,是刚结束的第43届欧洲信息检索学术会议(ECIR)给他发的一个“时间检验奖”(Test of Time Award),认为他10年前在该系列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得到了时间的检验。总共被引用了1000多次。

这让我颇有触动,似乎触摸到了ECIR会议组织者的一种“责任感”。看来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几十年来坚持每年开会,组织发表了一批批论文,还在乎他们选定发表过的论文到底怎么样,是否真有价值,是否能经受时间的检验。

我国每年从各个层级和方面评定出各种科技成果,每四年也会大张旗鼓地评出一批教育教学成果,我认为也可以借鉴这样一种做法,过若干年后回过头来再看先前评出来的成果是否进一步发挥了作用,经受了时间的检验。

尽管我们获得奖励的成果有别于前面说的论文发表,其本身应该是已经经过了一定时间考验,有证据显示其获奖价值的,但我们知道科技和教育成果奖不同于个人成就奖。成就奖,是对一个人某一方面过往的“盖棺定论”式的认定,人们熟知的诺贝尔奖,以及我们计算机科学界的图灵奖都是如此,获奖者今后可以不在那一方面继续有成就。成果奖则不然,一定要是某项离开了个人依然也对人类社会有价值的贡献,而不能是评上奖就画了句号。在这个意义上,成果奖和发表论文是相似的,都需要有后续时间的检验。

评定科技和教育成果奖,在我国是科研人员、学校教师、各基层单位以及国家都非常看重的一件大事。这么些年下来,奖励了一大批家喻户晓的成果,鼓舞了一线工作人员和全国人民。同时我们也看到,近年来人们对改进学术评价体制机制也有不容忽视的呼吁,全国政协还专门做过相关调研工作。我以为这里的症结之一就在“责任感”,不能是专家评审,程序没毛病就没事了,最终还是得看效果和社会反响。评奖制度设计者要有责任,制度执行者也要有责任。执行不下去的制度是制度设计者的责任,能够执行但没有执行好的制度是执行者的责任。就评定各种成果奖项而言,过些年回头看,当能增强责任感。

(作者系北京大学教授)

2021-04-07 李晓明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685.html 1 学术成果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4,68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