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财经周刊

降碳路径之思

本报记者 李元丽

为确保如期实现“30·60”双碳目标,国家发改委于近期密集召开多场会议,研究制定顶层设计方案。记者了解到,针对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相关部门还开展了专题研讨,以求加速产业低碳转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时间紧、任务重,多行业纷纷制订达峰计划。据悉,目前部分行业已提出在2025年前率先达峰的目标,并将相关方案上报国家发改委。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但目前,我国能源需求尚未达峰,工业、交通、建筑等终端用能仍在攀升。而受到用能方式、技术路线、产品性能等因素影响,各行业在碳达峰中的作用有别、进程不一。那么我们应如何把握不同行业、不同省份的降碳路径?为此,代表、委员、专家给出了思考与建议。

不同行业碳达峰时间各有不同

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统计,工业部门能源消费占全国总终端能耗的65%,是最主要的碳排放部门。其次分别为建筑、交通运输部门,能耗比重分别占20%、10%左右。

行业碳达峰,什么样的节奏更为合理呢?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表示,工业碳排放占到全国排放总量的40%左右,因此是重点所在,力争到2025年左右实现总体达峰。尤其是部分重化工业,应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更早达峰。

诸如钢铁、石化等行业,既是排放大户,也属于减排难度大的领域。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符冠云举例,钢铁生产需要使用焦炭作为还原剂,化工行业需要来自化石能源的氢气作为原料。这些领域一年排放二氧化碳近15亿吨,占到全国能源碳排放量的15%左右。而且,化石能源用作工业原料产生的碳排放,很难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来替代。

再如,在目前备受关注的氢能领域,石化、化工也占据绝对比重。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韩红梅表示,从生产来看,煤制氢比重约为58%,加上近20%的焦炭和兰炭副产氢,以煤为基础的氢源是主力。相比每年4000万吨级的工业副产氢量,我国电解水制氢的产量,目前仅在10万-20万吨。“越重质的能源制氢,碳排放量越高。从使用来看,氢能目前主要用在以石化、化工为主的工业领域。预计未来10年,工业氢气需求依然呈增长趋势,如何实现深度脱碳意义重大。”

此外,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落地与推进,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建议,选取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等经济发达地区部署试点工作,尽快出台碳达峰、碳中和方案,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碳达峰,进而为全国提供系统性的解决办法和经验。

具体来看,朱鼎健表示,建议试点地区和城市尽快明确制订节能减排和加大绿色清洁能源使用率的具体目标和时间表,以及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目标。一方面精心做好控排节能这个“减法”,一方面因地制宜做好增加新能源供给这个“加法”。针对控排节能的“减法”工作,除了要注重工业、交通和建筑这些重点排放行业的绿色减排,还需要在旅游、文化、教育、娱乐等行业制订节能减排思路。针对增加新能源供给的“加法”工作,建议试点工作结合各城市自身资源禀赋,制订可再生清洁能源发展计划,推动整体能源结构转型。

能源大省该如何做?

从不同区域碳排放量看,中西部地区整体高于东部沿海地区,能源大省的减排压力巨大。目前我国各地正加紧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的路线图。特别是山西、内蒙古等化石能源富集省份,该如何走低碳转型之路?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发改委主任刘锋表示,以山西省为例,“十三五”时期是山西新旧动能转换力度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一个时期。但山西碳排放总量仍居全国前列,10年内完成碳达峰任务异常艰巨。特别是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以来,积极推进煤矿智能化改造和绿色开采技术试点。目前,与华为合作共建的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揭牌运行,煤矿先进产能占比达68%,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34.38%,风电光伏发电量位居全国第5位。“作为能源大省,山西省将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作为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牵引举措,推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提速、持续深化。目前山西省正在研究制定方案,明确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和路线图。”刘锋表示。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吕春祥看来,发展高性能碳材料产业,对山西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山西是我国高性能碳材料的重要研发和产业基地。未来,要把新一代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性能石墨等高性能碳材料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高技术攻关、产业应用的项目集群。

同样作为重要的原煤产地,内蒙古也面临转型升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严峻考验。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副盟长张利文在调研中发现,“十三五”期间,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地位持续增强,能耗强度和碳强度相关工作差强人意。为此,张利文建议,推动内蒙古优化煤炭开采布局,实现煤炭清洁生产与智能高效开采,禁止蒙东地区新增褐煤开采项目;加快30万千瓦以下火电小机组的淘汰步伐,提升大容量、高参数、低污染煤电机组占煤电装机比例;支持内蒙古重点实施风电、光电、生物质等清洁能源替代重大工程,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支持煤化工产业链延伸项目,提高附加值;支持内蒙古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区建设;支持内蒙古不断扩大草原、森林、湿地面积,持续厚筑生态安全屏障;充分发挥内蒙古森林、草原碳汇储量优势,支持内蒙古制定实施东西部地区间碳排放、碳交易生态补偿制度,探索开展国内森林、草原碳汇交易工作。

各行业不可层层加码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副总工程师谢在库看来,降碳过程不可一哄而上、层层加码。脱离资源禀赋实际、过分追求碳达峰,将大幅增加减排成本。

“实现碳达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统筹考虑各行业投入产出效率、发展迫切程度、产业国际竞争力、治理成本及难度等多种因素。”谢在库认为,对于充分参与国际竞争的行业和产品、“卡脖子”关键技术,在其发展突破初期,可结合实际情况,在碳排放空间中预留部分容量,避免丧失机遇。

以乙烯工业为例,谢在库表示,过去10年,我国乙烯当量消费均保持在8%以上的高速增长,2020年达到5800多万吨。作为重要的工业品,其在“十四五”期间仍将保持5%以上的增长水平,此后才能逐步放缓。“要不要发展乙烯?答案是肯定的。但乙烯又是含碳的,除了产业自身向高端化发展,建议在顶层设计时,对这类基础石化产品,充分考虑达峰时间余量。”

谢在库还表示,受碳排基数、用能方式、技术路线、产品性质等因素影响,不同行业在碳减排进程中的作用存在很大区别,把握好降碳节奏很关键。“应在总量达峰最优框架下,测算哪个行业率先达峰、哪个行业正常达峰、哪个行业减排对社会的影响最大、哪个行业减排成本最低,进而制定最经济有效的降碳顺序和路径。”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在提案中建议,有关部门在编制实施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时,既要从产业、企业中间需求、最终生产等角度确定碳排放的阶段性目标,寻求达成该目标的路径和机制;同时,也应从最终消费需求的角度,确立相应的碳减排目标,特别是确立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品的碳减排目标。

2021-04-06 李元丽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612.html 1 降碳路径之思 4,61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