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评论

抓牢两大特色 持续深入读书

叶小文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汪洋主席总结去年工作时提到“深入开展委员读书活动”。委员读书活动,是可以载入政协史册的创举。在笔者看来,委员读书活动有两大特色:一是全国政协委员一起读书,创造了读书的崭新空间;二是“互联网+”随时读书,扩展了读书的有效时间。在委员读书活动的新时空中,打开了委员履职、民主协商、政协议政、知识资政的新天地。

全国政协委员一起读书。委员读书活动开展以来,大家对此已习以为常,似乎就是如此,本该如此,为什么还叫“特色”?其实仔细一想,一起读书,是中国优秀文化传承中一直就有的追求、一再向往的境界,但要做到大规模、长时间、高质量一起读书,谈何容易?毛泽东同志一生读万卷书,就特别注重讨论式阅读,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指挥建设的关口,毛泽东都亲自组织过读书小组,找几个同志来一起阅读,甚至数十日两地来回奔波就为一起读书。古人王阳明最看重的也是一起读书,他在临终前一个月一封给家乡的书信中这样写道:“而余姚、绍兴诸同志又能相聚会讲切,奋发兴起,日勤不懈,吾道之昌,真有火燃泉达之机矣,喜幸当何如哉!”这次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就是大规模、高水平、长时间、有组织地一起读书。我们有34个界别,有各领域专家学者、行业翘楚和部门骨干。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通过一起读书,充分发挥广泛交流、深入讨论这一政协读书的最大特点和优势,真正把书读好,读出质量,读出水平。

“互联网+”随时读书。所谓“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立即创造出新的发展生态、新的产业模式,从而创造了新的生产力。而“互联网+”读书,果然也可以创造读书的新生产力。宋代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要三上:马上、枕上、厕上。盖惟此,方可心属思尔。”如再加一个“网上”,真要感叹“喜幸当何如哉”!

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开展近一年,开设了47个读书群,1900多名委员进入,参与率达88%,委员读书交流感想14余万人次,在线浏览超过110万人次。全国政协主要领导几十次在线上和委员一起讨论,还多次参加线下读书活动。线上线下书卷常开,政协书院灯火不熄,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共识共情共同价值。观点碰撞,头脑风暴,拓宽思维,吸取精华。可以随时随地一有时间就上线读书讨论一把,一有思想火花就找到地方闪烁、放大、碰撞、激荡。我国新冠疫苗研发领军人物陈薇委员在发言中也提到读书活动的启发;的确,一些委员就在线上向她请教过疫苗问题。“互联网+”读书,可以发挥读书平台、交流平台、资政平台的作用,使委员读书活动成为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全天候、全覆盖、扁平化的履职方式。

最重要的是通过“互联网+”读书,可以使持续不断、大规模深入地一起阅读成为可能,使个人阅读与一起阅读相得益彰。直观经验看,个人读书相对更加静心,更便于专心思考,潜心记忆。而集体读书更刺激大脑活跃度,激发主动积极思考,要求不同个体间的应对互动,更具有相互激励、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效果。“委员读书漫谈群”里的读书,就常有在相互交流探讨中,不断深化对某一问题认识的情景。集体读书能够拓宽个人思路和个体习惯模式,领悟他人的角度,体验他人的感受,汲取他人智慧,升华个人认识,人会变得富有启发性,控制能力和整合能力更强,从而更具有创造力。

推进委员读书活动可持续、高质量开展,要进一步抓牢这两大特色。

进一步抓好一起读书,一起广泛交流、深入讨论,一起集中民智、凝聚共识,一起深学笃行、学以致用,一起通过“知识资政”进入“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行列,一起使委员读书和委员履职、协商议政更好地结合,一起培育出专门协商机构独特的协商文化。

进一步抓好“互联网+”读书,积极回应委员呼声,改进加强技术保障,进一步发挥“网”的优势,增强“群”的引力。再进一步说,“互联网+智能+N”的时代提供了智慧学习的新模式。如果我们能建起智慧读书平台,实现学习资源实时共享,知识创新协同建设,读书服务在线迭代,构建面向委员、面向未来、面向创新的读书学习新生态,则真要再感叹“喜幸当何如哉”!

(作者系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2021-04-01 叶小文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371.html 1 抓牢两大特色 持续深入读书 4,37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