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周刊

全国政协委员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言——

乡村振兴 健康有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何伟云端连线远程培训基层医生,就如何让医疗服务更可及,询问基层医生建议。

本报记者 王天奡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开发布。

“经过8年坚持不懈努力,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历史性成就。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扶贫有效解决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累计使近1000万因病致贫返贫贫困户成功摆脱贫困。但是,脱贫不代表消灭了贫困,还要防止再次致贫返贫。为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坚持和完善对口支援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表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健康扶贫的初心和使命还要坚持下去,继续为健康乡村振兴持续发力,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健康体魄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健康体魄是干事创业的基础,人民群众不生病、少生病,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才能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协和医院院长胡豫说,“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农村地区居民健康保健意识相对较弱,特别是年前河北、黑龙江等地局部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暴露出农村居民在健康防护方面还有明显不足。”为此,胡豫建议实施乡村健康科普行动,特别是注重发挥大医院大专家权威宣传作用,因地制宜系统化开展乡村健康科普行动,引导居民了解健康知识、合理膳食作息、坚持健身锻炼,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

结合农村地区疾病特点,胡豫建议提升重点病种急诊急救能力。他介绍,脑卒中、创伤等疾病是农村地区的高发病,发病急、进展快、致死致残率高。《2019中国脑卒中报告》显示,中国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49.49/10万,其中农村是重灾区,其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居民。“这些疾病对救治时间和距离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旦救治不及时或治疗效果不佳,则极容易增添家庭经济或赡养负担,增加再次致贫、返贫的隐患。建议在大医院对口帮扶基层的过程中,重点突出脑卒中、创伤等重点疾病的标准化建设,加强人才带教,提升救治能力,防止居民因病丧失劳动机能,降低因病再次致贫、返贫概率。”

历经2020年“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举国同心、荣辱与共的家国情怀进一步被激发和彰显。胡豫对此有深切感受:“实际工作中,不少单位和个人愿意支持参与医疗慈善,回报和感恩社会,应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议进一步鼓励设置联合基金会,融合社会资金和优质医疗资源,补充政府力量,定向开展农村儿童先心病、儿童白血病、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等重点病种筛查诊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保障家庭生活质量。”

此外,胡豫还就创新推进远程医疗帮扶、继续实施巡回医疗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建言。“当前医疗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有必要继续发挥大医院作用,创新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容,强化农村居民保健防病意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治能力,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胡豫表示。

依托创新科技 筑牢乡村振兴“健康线”

全国政协委员、何氏眼科医院院 长何伟准备了一件关于筑牢乡村振兴“健康线”的提案,他建议,加强村医培训,依托创新科技,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医疗服务更加可及,助力乡村振兴。

为此,何伟在会前通过实际走访和云端连线方式,就如何筑牢乡村振兴的“健康线”,倾听基层医生和百姓的心声,完善提案内容。

2月23日,何伟来到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依牛堡子镇贺尔海村,走访村卫生室,进行调研。43岁的刘成龙是贺尔海村的村医,从医20年,村民看眼病有多难,他最了解。

“农村老百姓一旦得了病,普遍有小病拖,大病扛的思想,很容易耽误病情。”刘成龙介绍。

根据刘成龙掌握的情况,由于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留下的多为年老体弱者,对疾病缺乏认识、无人照顾,出行不便,村里患病老人就医难度较大。

去年,刘成龙在村卫生室接诊一名身患糖尿病的老人,通过眼健康公益筛查,发现老人双眼出现白内障后,一直拖着没有治疗。

“糖尿病眼病患者不及时治疗,眼睛有失明的风险。”刘成龙说。根据筛查结果,他提醒老人立即就医,因为发现及时,老人保住了眼睛。

而这一切得益于何氏眼科面向乡村医生开展的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培训。

2020年2月,在当地政府和卫健部门的支持下,何氏眼科与贺尔海村卫生室共建智慧眼健康管理站,为智慧眼健康管理站配备了智能便携式检查设备、视力表等眼健康筛查设备,并在眼管站为146位乡村医生进行了两场培训。

通过培训村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依托创新科技,打通乡村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云端”就医将村民与专业眼科医生连接在一起,使诊断结果更加权威精准,让村民们“在家门口看眼病”成为可能。

何伟走访中,村医们普遍反映,以往给村民看眼病,村医都是凭经验,很难让人信服,现在有了智慧眼健康管理站,有了智能便携式检查设备,诊断病情有据可依,有据可查,如今给村民们看病更有底气了。

乡村振兴需要健康助推,离不开基层百姓身体健康。为此,何伟建议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投入力度,完善软硬件设施,推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智能化建设,依托创新科技,让医疗服务更加可及,提高疾病预防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国家卫健委防盲治盲培训基地的负责人,何伟带领团队已累计培训基层医生近6万人。今年,何伟在关于筑牢乡村振兴“健康线”的提案中,再次为加强村医培训建言,建议提高农村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培养“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的防治结合全科医学人才。

实施名医堂工程 让中医药在广大乡村继续发力

“脱贫攻坚战役中,广大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改善。但是,乡村卫生健康事业整体相对滞后,优质资源短缺、资源布局不合理、服务能力不强、忽视预防康复、卫生应急管理有短板、基本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脱节,医疗保障政策统筹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指出,特别是在中医药服务乡村振兴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既往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只到县级中医院,县以下中医药服务机构缺位,基层中医药人才岗位设置不够,中医药特色技术服务项目的水平不高。”

2021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实施名医堂工程,“以优势中医医疗机构和团队为依托,建立一批名医堂执业平台,打造一批名医团队运营的精品中医机构。”为此,黄璐琦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一是要遵照“统筹规划、集中管理、统一标准、分级连锁、自主运营、分类培训、考核执业、监测考评、动态调整”的原则,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各省市级中医医疗机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专科、医联体等协作网络平台,发挥专家团队资源优势,逐步建立1000家覆盖全国的总部-区域(省级)-市县-乡镇-社区的五级名医堂,依据“品牌化”“优质化”“规范化”“标准化”“市场化”的建设要求,打造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示范性名医堂运营模式,实现人民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看上好中医”的目标。

二是要借助5G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远程诊疗,进一步延伸五级名医堂,将优质医疗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赋能乡村。

三是要创新政策支持退休医师在乡村开办诊所等医疗机构;引导高年资医师到乡村驻点,开展诊疗、带教、科普等多种形式的工作。

四是要针对乡村医疗服务的需求及特点,结合乡村卫生人才实际情况,科学开展职称评审与聘用改革,优化人事薪酬制度,激发乡村人才活力。

如何有效地破解目前的瓶颈,为人民群众提供“无地域差异、无城乡区别、高质量高水平”的中医药服务,是亟待解决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也是黄璐琦重大关切。

2021-03-31 王天奡 全国政协委员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言——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321.html 1 乡村振兴 健康有保障 4,32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