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委员故事

听声音,她们就让人信任

本报记者 罗韦

采访米荣委员,我一上来就吃了“闭门羹”,她说不希望过多报道她个人的事情。请她讲故事,她说自己从求学到工作都是按部就班,没有什么感动人的事情,提交的提案以及履职时的各种发声,大都融合了同事、同行的感受和观点,是集体的智慧,不敢居功。

听了这些话,我真的很担心稿子没有米下锅。但是,很快米荣委员就暴露了她的“弱点”——她的患者。她说:“每个孩子都有故事。”她讲起正在救治的患者,还有难忘的救治经历,好像有说不完的话。虽然有些专业术语不太容易懂,但是,我记住了这样一些话:“你看,一片小小的纸尿裤,就是这个宝宝的一件衣裳。”“有一名早产儿多脏器功能衰竭,家长很心痛,但是决定如果救治不成功,就捐献孩子的角膜给需要的人。”……她说等疫情过去,一定要带我看看病房里住着的那些孩子,感受到孩子们的努力,就会懂得她们干“小儿科”是为了什么。

经常有患者家属跟米荣和她的同事们说:“您不仅挽救了一个小生命,更拯救了我们整个家庭!”其实,她们多年来看过不少伤心事发生,但是永远不会麻木,而是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消化,再想办法增强本领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发生。她们也关心医疗背后的民生问题,希望更多的社会力量能够共同努力,让孩子更健康,家庭更幸福。

虽然与米荣和她的同事们接触的时间短,但光听声音,她们就让人信任。在她们看来,她们做的事情很平常,但是那种低调朴实,那种温暖动人,直抵内心。

2021-03-23 罗韦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897.html 1 听声音,她们就让人信任 3,89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