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关注

绿色,美丽中国的底色

——各民主党派中央提案聚焦“十四五”开局之年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安徽省黟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画里庐村”别有一番迷人的意境。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历时17年开展“低碳生活进社区”“垃圾分类进校园”“节能减排我先行”等环保宣传活动。

北京东城首个城市生态岛投用大件垃圾一键拆解,预期将处理3至4个街道全年所产生的大件废弃物,每年可节约成本约405万元。

文/本报记者 刘彤 图/本报记者 贾宁

■ 核心观点:

●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幸福河”建设,完善河湖信息基础工作,打造“幸福河智能管家”。

●要加强源头控制,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要制定“十四五”及中长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和减煤路线图,持续快速降低煤炭消费占比。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魄力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建立国家生态安全评估预警体系,设立国家生态安全保障重大工程,充分挖掘和运用大数据,综合采用空间分析、信息集成、“互联网+”等技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综合数据库和数字地图。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无论朝代的更迭,还是社会的演变,都离不开一个定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黄沙漫天的楼兰古城、润泽一方的都江堰、开创“绿色奇迹”的塞罕坝……时空轮转,那些人类与生态环境互相作用的事例一遍遍警示着同一个地球上的我们——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已是必然选择。

再看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已经选择走绿色发展的路子,并且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中国未来5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导向鲜明的行动纲领。其中,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工作任务之一作出具体部署。《纲要》指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这意味着,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即将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全国两会期间,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新发展理念是各民主党派中央聚焦的热点话题之一,相关提案涉及不同角度——既有河流管理、海洋开发、土壤污染防治、治沙工作等自然要素领域,也有国土空间编制、能源结构调整、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宏观领域。在各民主党派中央看来,实现绿色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与遵循的指导性思想。

建设幸福河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治水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对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黄河流域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等作出重要部署,发出了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为推进新时代治水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民盟中央在《关于以河长制全面见效推进我国幸福河建设的提案》中表示,推进河长制全面见效是建设幸福河的制度保障、内在动力、有力抓手和必然要求。

“虽然我国河长制已在组织体系、配套制度、河长履职、社会共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仍面临一些问题,比如,顶层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奖惩机制有待健全、牵头负责机构有待进一步明确、缺乏规划引导等等。”结合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民盟中央在提案中建议,要完善幸福河建设的顶层设计,细化奖惩机制,修订《关于进一步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的指导意见》,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河长、河长办和相关部门进行表彰奖励等,并将其纳入各级政府的表彰序列;对未能履行河长制工作职责的河长、河长办和相关部门进行问责。明确河长办的法律地位。

该提案还认为,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幸福河”建设,完善河湖信息基础工作,打造“幸福河智能管家”。这个“管家”依托地理信息技术和远程视频监控,集成应用化学分析仪器和各种水质监测传感器,结合数据采集处理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对河湖水域进行可视化管理并实现水质的实时监测,根据动态数据分析自动生成电子档案,为预警预报重大水污染事故、监管污染物排放、监督总量控制制度落实情况等提供帮助。

民进中央选取了黄河流域系统治理这一角度,在《关于以信息技术手段加强黄河流域系统治理的提案》中提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加强黄河流域系统治理的新动力,建议构建数字一体化全流域治水体系,通过建设水联网数字治水体系和管理平台,实现实时感知、水信互联、过程跟踪、智能处理的水利新模式。

“要全面采集黄河流域信息,实施一体化管理。运用数据挖掘等方式进行水土流失因素分析。利用物联网、传感器技术进一步加强排污监测、污染物智能溯源。”民进中央表示,要运用智能手段预警水害隐患,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建设综合防汛预警体系,实时监控推演。加强卫星遥感技术应用,提升河道与滩区综合治理成效。

九三学社中央长期关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课题,还多次召开座谈研讨会。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九三学社中央提交了《关于开展河流健康管理,强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提案》。提案建议,要突出河流健康科学评价与目标管理。

“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全面开展河流健康科学评价与管理,我国也开展了试点工作。但由于南北河流水情差异大,许多技术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还需要因地制宜建立符合当地河流特点的技术框架。应尽快提出适合我国黄河流域实际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明确科学管理目标与考核技术方法,确定评价标准。根据科学监测与评价结果,分析确定相应河流的修复与保护措施,实现河流健康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九三学社中央认为。

优化能源结构

碳达峰、碳中和是今年两会期间大家关注的一个新词,也是热点之一。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当前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一。“十四五”时期是实现我国碳排放达峰的关键期,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攻坚期。那么,如何加快制定并落实国家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实现碳达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协调统一?

农工党中央在《关于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的提案》中一针见血的表明:减少煤炭消费、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对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该提案建议,首先要加强源头控制,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要制定“十四五”及中长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和减煤路线图,持续快速降低煤炭消费占比。结合地方发展特点,统筹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低碳生产、低碳建筑、低碳生活,打造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开展碳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协同管理,以低碳环保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还要进行全面调控,打造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加大技术创新,筑牢碳达峰、碳中和基础。

在农工党中央的另一件提案,即《关于加快“十四五”时期页岩气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的提案》中,对树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为详细的建议。

“要把页岩气、煤层气纳入长期能源战略规划,推进能源资源合理配置,持续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同时,还应构建完备的勘探开发技术体系,加快理论研究突破和科技装备攻关,加大科技项目立项力度,建设一批涵盖页岩气、煤层气发展起步阶段勘探开发理论研究、技术装备的重点项目。”农工党中央认为。

致公党中央在《关于全面推进碳减排、巩固〈巴黎协定〉成效的提案》中建议,加强碳排放卫星监测能力,构建碳排放遥感监测及应用全球信息共享平台,引领碳排放监测技术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进一步构建先进的天地一体化碳卫星监测技术体系,加快推进人为源温室气体排放卫星监测技术及应用,建立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独立核算技术体系和相关国际标准规范,形成用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中国方法和中国数据;搭建全球数据共享平台,组织全球碳盘点相关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引领全球碳排放监测技术能力。同时,要加强源头清洁生产审核,助力碳排放目标达成,将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以及生态文明相关专项规划。

全面绿色转型

《纲要》指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积极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产业。

从这些细致精确的要求也能看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魄力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民建中央在《关于高质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提案》中建议,要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不同生态区域选择不同规模高标准农田项目进行定点评估实验和跟踪监测,研究不同规模高标准农田项目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及功能的影响。

“发展高标准农田景观生态调控技术体系,在大时空范围内进行多种生境的设计与布局,创造有利于生物多样性提升的环境条件。”民建中央表示。

致公党中央通过《关于协调推进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提案》呼吁,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渔业资源保护,推动海洋渔业逐步向近海养护、深海养殖、远洋捕捞转变;支持海洋制造业做优做强,推动海洋油气、海洋化工、海洋船舶制造等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该提案还认为,要加快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加强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建设大数据平台,组建产业联盟,拓展海洋能应用范围,推动与海洋经济活动的深度融合;推动海水利用、海洋电力、海洋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做大。

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

民建中央在《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的提案》中提出,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累积性、复杂性、难可逆性等特点,治理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因此,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任重道远。该提案建议,要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监督检查,增强依法治污能力。

“把土壤污染治理的目标作为‘十四五’期间环境考核重要指标,切实抓好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完善土壤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治理与修复活动的环境监管,严格规范管理土壤污染治理工程招投标环节,严格验收土壤污染治理工程。”民建中央认为。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生态治理的重要内容,对治沙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民进中央在《关于统筹谋划推进新时代治沙工作的提案》中认为,尽快编制新的防沙治沙总体规划。开展全国沙化土地的分区、分类、分级工作,实施差别化治理措施。结合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同时,还要尽快启动相关法条修订,在其中体现新时期防沙治沙新理念,健全相关产业准入机制、正负清单等市场化机制。

农工党中央在《关于加强安全性评估,合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提案》中表示,生态安全问题近年来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明确了主管部门职责,全国各级生态保护区、国家公园、河湖湿地及各类生态敏感地区一般都划定了不同级别的保护区,执行了相应的保护法律法规。但是,随着人口的日益增长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人类与土地之间矛盾日趋严重,流域大规模经济开发对其生态安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河流污染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生态修复能力下降等问题依然突出。

“建议尽快建立国家生态安全评估预警体系,设立国家生态安全保障重大工程,充分挖掘和运用大数据,综合采用空间分析、信息集成、‘互联网+’等技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综合数据库和数字地图,通过对生态安全现状及动态分析评估,预测未来国家生态安全情势及时空分布信息,构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协调联动机制,实现生态安全效益的最大化。”农工党中央认为。

九三学社中央在《关于进一步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的提案》中也提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虽然我国当前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臭氧(O3)污染仍呈上升趋势。

因此,九三学社中央建议,要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将更多种类挥发性有机物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征税范围,明确污染当量核算标准和对应税额;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VOCs物种浓度限值;完善VOCs排放标准体系,健全行业监测技术标准;建立以技术性能、经济性能、环保性能和生产管理等评价指标为基础的减排评估方法指南,建立涵盖源头、过程和末端全过程的技术指标体系。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虽然,这些诚恳建言只是各民主党派中央提案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但是,“绿色发展”是他们全部的核心要义。这些带有温度和深度的提案,凝聚着各民主党派中央的共识和智慧,犹如一支支画笔,为美丽中国的图景描绘着最亮的底色——绿色。

2021-03-22 刘彤 ——各民主党派中央提案聚焦“十四五”开局之年生态文明建设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843.html 1 绿色,美丽中国的底色 3,84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