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新闻

拯救中华传统医学“瑰宝”

——王宜委员建言开展中医药非遗项目专项调查

▲特点 新华社发

特邀委员记者 凌振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人民群众也越发体会到,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发挥中医药优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医学文化,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王宜同志有着独特的关注和思考。

她认为,要尽快开展中医药非遗项目专项调查工作,并加大对弱势项目的扶持。

据了解,为了能在参加全国两会期间,就相关议题提出更为精准的意见建议和提案,王宜委员利用春节假期,在前期调研思考基础上,写出了相关建议和提案初稿,2月18日一上班,就通过手机发送给全国政协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的相关委员征求意见,并在电话中与委员们商议研究,如何把建议提案提得更为完善,使建言更确切、更精准、更有价值和可操作性。与此同时,她还在自己的工作单位向领导和同事征询意见建议。

王宜委员表示,通过调研了解,中医在传承、创新、作用发挥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有些问题还很突出,值得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以便推进解决。

据悉,王宜委员2020年就曾提出《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惠及大众》的提案,该提案不仅很快被立案,而且在社会上也受到了广泛关注。这篇提案头条文章阅读量达到2800余万。有些中医药传承人主动联系王宜委员,希望该项目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近一年来,王宜委员随时关注中医药非遗领域的发展动向,也多次与一些非遗项目传承人进行沟通交流,主动听取意见,了解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王宜委员边关注、边了解、边思考,又逐渐形成新的建言建议,作为提出新提案的基础,并带到今年的两会上。

王宜委员建议:一是要尽快开展中医药非遗项目专项调查工作。她表示,2005-2009年原文化部曾开展全国首次非遗资源普查,登记近87万项,其中的中医药项目数量、种类不明确,且地域分布、所属民族也不明确。现在距离上次普查已十余年,有必要对中医药类项目作一专项调查,进一步详细掌握非遗项目实际状况,以利于后续传承和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是对2005-2009年普查中的中医药项目进行跟踪,加快推进活态传承。王宜委员认为,哪些项目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后已经壮大;哪些项目还未得到传承,具体影响传承的原因是什么;面临失传的项目还有多少;已传承项目和非遗技艺是否得到完全传承,是否有创新、发展;传承人年龄结构如何等等,都应该弄清楚。普查的后续跟踪工作还应包括建立动态跟踪责任落实机制,实现非遗项目的数字化、影像化记录等,这些具体措施对于落实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有着最切实的意义。特别是对于靠自身发展难以维持的项目来说,国家的扶持至关重要。在王宜委员看来,只有后续跟踪工作落实了,才能为更好传承、保护提供动态信息基础,也才能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提供依据,从而促进传承落到实处。挽救一个项目,就是保护了中华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件瑰宝。

三是加大对弱势项目的扶持。王宜委员认为,个别非遗项目因为地域、政策等优势,已获得国家大量支持,有的发展规模已经较大,且效益较好,相对而言不存在传承困难等情况,但依然有个更巩固、更提高、更高质量发展问题。王宜委员特别建议,对更大部分规模较小,甚至可能面临传承困难的非遗项目,应该获得更多政策、资金等多种形式的扶持。例如,对于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技法等,可考虑建立合作开发和利益分享机制等。王宜委员动情地说,要为弱势项目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机会,从人力、财力、物力、宣传等诸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国宝的灭绝”。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医药非遗项目得到均衡发展,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与担当。”王宜委员如是说。

祝愿并坚信王宜委员的建议提案,必将进一步推动凝聚共识,促进和加快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质量传承发展,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和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2021-03-17 凌振国 ——王宜委员建言开展中医药非遗项目专项调查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565.html 1 拯救中华传统医学“瑰宝” 3,56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