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志国
新闻是一件易碎品,但要把它当成艺术品去雕琢,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作为本报新开辟的专栏,《微观两会》在短短几天里能够立得住、有模有样并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离不开记者编辑夜以继日地辛苦采写编辑、值班领导的一丝不苟地修改、加工。这是本报两会报道加强舆论引导、提高记者编辑采编业务水平和能力的一次尝试。
《微观两会》每天一篇在要闻版刊发,文章选择一些细节、故事等小切口,以观察者的角度、眼光观察人民民主的特点和“中国之治”的进步,回应舆论关切,讲述“中国式民主”行得通、很管用的逻辑和实践。两会期间,几位记者编辑迅速搜集材料、精准确定选题,把握正确方向,在身兼多重任务的情况下,快速出稿。每个夜晚的书桌前留下了他们奋笔疾书的身影,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从每篇文章的多次策划碰撞、从每个句子多次的编改提炼中,记者编辑业务能力得到锤炼、开拓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最重要的是,收获了从记录者到观察者的进步体验。